× 快速导航
新闻资讯
分类
【最新政策】庆阳市现代流通体系发展规划(2022—2030年)CQ9电子
发布日期:2023-05-30 14:38:43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习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的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现代物流业对促进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变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更是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层面指明了现代物流业转型和创新发展方向。

  “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是庆阳市多重发展机遇的叠加期、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弥补基础短板的突破期、缩小发展差距的窗口期,是落实“双轮”驱动、“三化”并进、“四建”支撑总体要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总体看,庆阳市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散、小、乱”问题突出,物流网络覆盖范围和运行效率有待提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促进作用尚未凸显。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迫切需要加快推动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大幅提升现代流通组织效率和综合服务效能,促进流通组织模式创新,提高商品大规模、跨区域流通效率,为高质量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和高水平国民经济循环提供坚实支撑。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系统完备、创新引领、协同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依据《全国“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全国“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甘肃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庆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庆阳市现代流通体系发展实际,编制《庆阳市现代流通体系发展规划》,规划期2022—2030年。

  “十三五”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交织叠加的风险挑战,全市上下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切实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产业规模发展壮大,市场需求快速增加,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现代流通体系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全市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2.26亿元,居全省第二位,较2015年增长35.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7351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24.83亿元,较2015年增长55.0%;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51.94亿元,较2015年增长26.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45.49亿元,较2015年增长4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分别达到37585元、23876元,较2015年增长60.4%和7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分别达到12276元、10350元,较2015年增长76.8%和49.1%。

  基础设施加快完善,交通和信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庆阳机场与北京、上海等11个城市实现直连直飞。银西高铁开通运营,推动庆阳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公路运输网络持续完善,公路总里程达到16653公里;开通公路客运班线个大中小城市,县乡物流运输网络逐步健全,货运规模稳步增长,在新冠疫情冲击下,货物运输总体稳定,2022年全市货运周转量达到383360万吨公里。管道运输稳步增长,建成输气管道5条、输油管道2条,天然气管道180公里。电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市辖区5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12M以上光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2022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20.95亿元。

  产业规模快速壮大,集聚效应明显增强。能源资源开发取得突破,2022年原油产量达到105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5.28亿立方米,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35.3%和3.6倍;庆阳石化公司完成“四年一检修”,原油加工量达到305万吨;宁中煤田成功出让,宁正、沙井子、甜水堡、宁西4个煤炭矿区总体规划获批,核桃峪煤矿、甜水堡二矿正式投产,刘园子煤矿全面复产,新庄煤矿矿建三期工程加快建设,马福川煤矿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全市累计生产煤炭570.01万吨,较上年实现翻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初具规模,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分别达到101万和25.58万千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围绕油气资源开发,积极发展压裂试油、采油设备制造、助剂生产、管具防腐、机械维修、技术服务等油气开采辅助和配套服务产业,累计建成油气开采辅助和配套服务规上企业40户(2022年新入规上企业6户),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127户)的30%,2022年实现产值54.4亿元,现有产值过亿元企业10户;数据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组建了3名院士领衔的208名数字经济专家库,占地1.7万亩的“东数西算”产业园全面铺开,投资113亿元的12个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与中能建、金山云、秦淮数据、京东、易事特等78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数据信息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399.92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83.5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每年稳定在59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140万吨左右;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环县成为百万只肉羊产业大县,宁县建成全国最大的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镇原县建成西北最大的白羽肉鸡产业基地,西峰区、镇原县、宁县建成存栏10万头以上生猪产业大县。2022年全市肉牛、肉羊、生猪、肉鸡饲养量分别达到59.01万头、481万只、132.92万头、3771.22万羽。苹果、蔬菜、中药材、食用菌产量分别达到144万吨、98.8万吨、8489吨、11.4万吨。

  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流通服务能力持续提升。202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9.75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41.8%,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0.3亿元,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9.45亿元,分别较2015年增长43.0%和38.2%。商贸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建成大型商业综合体8个,大型超市81个,连锁便利店22个,商业步行街12条,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4个,农贸市场84个。邮政业务规模迅速扩大,邮政快递企业达到21家,快递分支机构及网点683处,市级邮件分拨中心9处,县级分拨中心20处,邮政普遍服务网点155个,村邮站1271个,建制村全部实现直接通邮。2022年,全国邮政业务总量累计完成14317亿元,同比增长4.5%;全省邮政行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49.5亿元,同比下降0.7%;我市邮政业务总量达到5.32亿元,较2015年增长3.2倍,邮政行业投递量达到4514.73万件。仓储和冷链物流支撑作用大幅提升,至2022年末,全市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8个,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21个,实现全覆盖;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99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9%,覆盖率达到94%;建成冷库123个,总库容达到61.55万吨,其中万吨以上冷库14个,总库容达到17.61万吨;小型(田间)保鲜冷库109个,总库容43.94万吨。

  “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将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推动现代流通业快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速市场融合,既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也加剧了区域竞争,对流通体系建设和物流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持续扩大的市场需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大幅提升。我市预测现有石油储量78.8亿吨、煤炭2360亿吨、天然气2万亿立方米和风能资源可开发量800万千瓦,石油化工、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全链条发展,为快递物流和大宗商品仓储、运输、集散带来新的需求。随着庆阳市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对外贸易规模和对外部市场的需求将不断扩大,也为流通体系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叠加战略政策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带来多重政策红利叠加,为我市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国家《“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提出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培育壮大现代流通企业,提升现代流通治理水平,全面形成现代流通发展新优势,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为我市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明确加快建设现代流通统一大市场,发展现代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两大体系,强化交通运输、金融和信用三方面支撑,为我市流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特殊的区位发展优势。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东接陕西省的宜君、黄陵、富县、甘泉、志丹等县,北邻陕西省定边、吴起、志丹县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彭阳县、同心县接壤,南与平凉市泾川县和陕西省彬州市、长武县、旬邑县相连。与兰州、西安、银川实现了1—3小时互通,随着交通和信息网络的不断完善,庆阳内部融合将更加稳固,对外联系将更加紧密,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基础设施更加顺畅完善。随着全长618公里银西高铁、全长303.59公里甜永高速等交通骨干线路投入运营,未来平庆、庆长、环褚铁路和打庆、庆平高速等项目相继建成,庆阳机场完成升级改造,以庆阳为节点的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将更加完善,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加速要素流动提供保障。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不断发展并在物流业广泛应用,为广大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精益化物流服务,新技术现代物流体系日益形成。“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落地建设,新型信息通信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巩固发展,为流通领域新技术应用、新业态发展和新模式探索开辟了新路径。随着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大数据支撑流通能力效率持续提升,效益明显提高。

  从总体看,我市流通业发展水平还比较粗放、零散,在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规划建设亟待规范。市级层面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现有物流企业普遍存在“零、散、乱、小”,政府层面的协调推动作用发挥不足,普遍面临规划、用地、拆迁、建设等方面困难,缺乏市场化企业运作机制和盈利模式,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急需统一规划布局。

  基础设施比较滞后。从正在运营企业看,水、电、路、网、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租赁土地、厂房、场所较多,占用临时用地比例较大,规模、层次、能力较低,运输通道不畅,路网配套能力较差,抗风险能力低,普遍缺少铁路、公路、航空多式联运中转设施,缺少设施齐全、服务能力、辐射半径较强的物流园区。

  竞争压力相对较大。西安、银川、兰州等大城市集聚效应和吸附能力不断增强,周边平凉、天水、延安、宝鸡、咸阳、榆林等地级市竞相发展,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压力,需要建立更加便捷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加速各类资源要素汇聚,提升区域竞争力。

  服务功能有待提升。与周边地区相比,多数企业具备了运输、装卸、仓储配送和信息服务等功能,但与物流发展的市场需求相比,现代化仓储、多式联运转运等设施发展滞后,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不足,仍存在着专业化程度不高、设备装备配套性差、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物流网络单一,物流基础设施之间不衔接、不配套问题较为突出,不足以支撑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

  条块分割比较严重。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未打破,全市各平台零、小、散,功能单一,统一信息服务平台尚处空白,物流信息共享、信息壁垒问题突出。我市商贸流通体系尚不健全,知名连锁品牌企业少,经营理念落后,消费吸附能力不强。企业自营物流散、小、弱问题突出,先进技术难以推广,专业化管理人才匮乏,集约化、信息化水平低,运营效率低,抗风险能力差,物流成本高,难以适应产业发展和人民群众高效率、快节奏的物流需求。

  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缺少针对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建设标准,普遍存在“落地难”“用地贵”和投资不足的问题,市场秩序不够规范,一些针对企业乱收费、乱罚款问题突出。同时,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自身“造血”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综合判断,我市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处于多重机遇的叠加期、强基础补短板的突破期、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跨越发展的窗口期,物流标准难以统一,迂回运输、资源浪费等问题比较突出。全市上下必须深刻认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下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更大范围、最大程度发挥比较优势,支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切实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双轮”驱动、“三化”并进、“四建”支撑战略部署,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轻资源环境压力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着力提升全市流通现代化水平,构建内畅外联现代流通网络,发展有序高效现代流通市场,培育优质创新现代流通企业,提升现代流通治理水平,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和幸福美好新庆阳提供有力支撑。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健全市场机制,激发企业市场主体活力和主动性,创新政府管理体系和工作推进方式,进而提高物流产业的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积极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引导作用,优化营商环境,引导现代流通规范有序发展,为物流产业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优化布局,集约发展。根据重点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战略,立足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物流需求,依托区位交通优势,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流通产业,优先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设施,促进物流要素聚集,提升物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形成物流业与农业、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协同发展,统筹推进市域内顺畅衔接、跨区域高效运转、城乡融合发展,提升流通环节效能。

  ——系统观念,突出特色。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管理企业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突出能源化工、特色农业等产业优势,以产业发展带动物流发展,以物流提质促进产业增效,推动物流产业有序建设、健康发展。

  ——创新驱动,绿色安全。加强数字赋能现代流通,加快流通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关联领域协同创新、跨界融合,延伸现代流通价值链。鼓励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装备,提高物流运作的组织化、网格化水平,降低物流业和总体能耗及污染物排放,增强流通可持续发展能力。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现代流通应急保供能力建设,增强流通体系安全风险管控和抗冲击能力,充分发挥对保障基本民生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作用。

  到2025年,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商品和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商贸、物流设施更加完善,流通成本持续下降,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初步建成一批布局合理、运营规范,具有一定经济社会效益的流通企业物流园区。

  建成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城市功能更加完备,综合承载力、核心竞争力、资源聚集力和辐射带动力初具规模,传统消费、特色消费、新型消费相互融合,建成并能够良好运营5个以上商文旅融合的农村商贸中心、10个以上新业态融合的商业中心、5个以上有规模的特色街区或夜市,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县城和特色镇梯次衔接的城镇化发展体系,建成陕甘宁交汇区域特色消费中心城市。

  快捷高效的现代流通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干线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41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万公里,高速及一级公路建成里程达到1061公里,民航航线公里,乡村快递覆盖率力争达到100%。建设8个以快递分拣包装、民生商品仓储流通为主的综合物流园区和10座城市配送中心,打造3家省级示范园区,力创1家国家级示范园区,快速网络布局合理、干线网络服务完善、基础网络广泛覆盖、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现代流通网络。

  能化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储备集散基地初具规模。依托“一个示范区、四个生产基地”(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千万吨级石油开采和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百亿立方米级天然气生产基地、亿吨级绿色智能煤炭生产基地、千万千瓦级清洁电力外送基地)和公路、铁路网络布局,建设3个以煤炭和煤化工产品储备、转运为主的专业物流园区,1个以石油化工产品和天然气储备、转运为主的专业物流园区,在工矿区和主要城镇周边布局煤炭、天然气储备设施。依据苹果、生猪、肉羊、肉牛、肉鸡全产业链布局,建设6个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在重点乡镇布局建设冷链物流设施。

  物流服务能力显著提高。辐射周边、通达全国、线上线下联动的开放式、一体化、智慧化流通体系初步形成,以“智慧互联、高效便捷、绿色低碳、高端增值”为特征的现代物流业初具规模。网络通达性和运输时效性显著提高,基本建成域外通达、域内高效、城乡协同三大网络,建成快速便捷的多式联运体系。物流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充分利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建设带来的技术优势,以流通企业为主体建设商贸物流大数据平台,广泛应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为物流产业赋能,进一步提升融合发展能力,优化产业生态圈。城乡物流末端配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物流业集约化、绿色化水平和物流设施利用率明显提高,流通成本大幅下降。

  到2030年,高水平的现代流通体系全面建成,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流通业态模式更加丰富多元,流通市场主体更具活力,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显著提升,为经济空间布局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现代供应链构建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地位更加巩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高,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环境深度优化,消费投资市场潜力进一步扩大,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交流汇聚,商贸流通体系更加完善,服务陇东南、联动陕甘宁的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巩固发展,市域首位度和区域影响力明显提高,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稳步提升。

  建成区域能化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储备集散中心。煤炭、天然气、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产品储备转运规模扩大、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多式联运协同高效,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甘肃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储备基地,建成与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相适应的储备集散中心。

  内畅外联的现代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商贸、物流、交通等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设施高效联通、产销深度衔接、分工密切协作,发展成为流通要素集中、流通设施完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场景丰富的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现代物流枢纽体系的资源聚集效应和产业辐射效应不断显现,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优质创新的现代流通企业发展壮大。一批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创新创造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对外整合利用资源、聚集发展要素的能力持续提升,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发挥。流通企业深度嵌入工农业生产各环节,基于流通供应链、数据链、价值链开展深度对接,实现一体化、网络化发展,构建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流通新生态。

  围绕打造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服务“五区”建设,培育发展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建设“2+4+1”对外链接通道,着力构建“中心集聚、两翼带动、六极辐射、多点支撑、末端畅通”的现代流通网络,积极推进“1+2+7综合物流园区”和“3+X专业物流园区”布局建设,形成新型“通道+网络+园区”的现代流通体系新格局。

  立足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积极实施“南联、北拓、东进、西出”开放发展战略,依托2条主通道,拓展延伸4条区域通道和空中通道。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契机,提升与渝、桂、川、黔等西南省(区、市)联通水平,加快融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全面开拓东盟国家水果、中药材等出口市场。北拓对接“蒙煤入甘”“疆煤东运”煤炭战略运输通道,建立与蒙古国的贸易通道。向东加强与陇海线城市及港口合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加强“引进来”和“购回来”,扩大日韩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向西面向中亚、西亚开展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油气装备制造、油气人才交流培训等合作,加大对欧洲瓜子仁、苹果、羊肉等优质农特产品出口。

  (一)2条对外链接主通道。主要依托兰州—陇东—延安—太原—北京、银川—陇东—西安两条大通道,基于银西高铁、青兰高速(G22)、银百高速(G69)等综合运输设施,构建纵贯东西、南北的物流发展带,辐射国内大市场,联通出海口和内陆边境口岸。

  (二)4条区域链接通道。通道一:包头—庆阳—重庆通道。主要由G244线打扮梁至长庆桥公路(含打扮梁至庆城段一级公路)、华池至正宁公路等构成。作为区域出省重要通道,北向联通榆林、包头,衔接呼包鄂榆城市群,提升庆阳能源中转和输送能力。南向联通重庆,衔接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建立良性互动,促进庆阳能源资源开发和转型升级。通道二:白银—庆阳—延安通道。主要由G341打扮梁至车路崾岘段、太白至华池公路(G671)、环县至褚家湾铁路等构成。串联富县、华池、环县、CQ9电子海原、白银,提升陕甘宁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支撑环县、华池能源资源和旅游开发,促进陕甘宁地区红色文化交流和资源流动,推动庆阳全域旅游发展,形成陇东地区能源西运通道,保障兰白都市圈能源供应。通道三:银川—庆阳—平凉通道。主要由红寺堡至泾川公路(G699)环县南湫至泾川段构成。作为国家交通主骨架福银通道的重要补充,完善区域通道布局,缓解主廊道交通压力,进一步强化庆阳与宁夏沿黄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沟通能力,支撑环县、镇原能源资源开发集散,提升庆阳全域协调发展能力和区域互联互通水平。通道四:兰州—庆阳—济南通道。主要由G22青兰高速、G309线甜永高速正宁连接线调令关至王咀子段、镇原至彭阳公路、正宁宫河至宁县长庆桥高速、正宁至铜川公路和庆阳至延安铁路等构成。基于沿黄河流域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深化庆阳与黄河流域沿线城市交流合作,加快镇原、正宁、宁县、合水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推动甘陕子午岭生态经济合作区建设,衔接兰白都市圈和山东半岛城市群。

  (三)空中通道:积极推进庆阳机场门户枢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预留口岸建设空间,全面提升庆阳机场的运输服务和运行保障能力,吸引更多通航公司落户庆阳机场,打造庆阳航空港对外门户枢纽,构建空中大通道。

  加快区域内骨干交通通道建设,优化物流设施空间布局,畅通末端配送服务网点,着力构建“中心集聚、两翼带动、六极辐射、多点支撑、末端畅通”的现代流通网络发展格局。

  中心集聚:利用高铁、高速“双十字”交叉共心优势,打造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汇聚人气,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小什字、南盘旋、高铁站三大核心商圈和消费聚集地,发展区域消费中心城市。依托石油化工、天然气产业布局和庆长铁路、平庆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发展以石油化工产品、天然气储备、转运为主的大宗商品流通产业。大力发展快递、农产品、民生商品仓储流通产业,打造辐射区域周边、集聚效益更强、服务功能更优的商贸流通集散中心。

  两翼带动:围绕长庆桥工业园区功能定位,依托宁县、正宁、合水煤炭资源,充分利用庆长、平庆铁路交汇的便利运输条件,在宁县长庆桥镇、新庄镇(长庆桥工业园区)发展以煤炭和煤化工产品储备、转运为主的大宗商品流通产业。依托环县至褚家湾铁路、甜永高速等交通骨干网络,在环县环城镇发展快递、农产品、民生商品仓储流通业,服务群众生活和肉羊等特色产业发展;发展以煤炭和煤化工产品储备、转运为主大宗商品流通产业,提高沙井子、甜水堡矿区和甜水堡零碳产业园货物流通效率。

  六极辐射:以市域综合立体交通网为基础,在庆城县庆城镇、华池县柔远镇、合水县西华池镇、正宁县山河镇、宁县新宁镇、镇原县城关镇系统整合相对分散物流设施,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布局快递、农产品、民生商品仓储流通产业,提升物流集结发展,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多点支撑:围绕县域优势产业布局和交通区位状况,优化城乡物流网络布局,提升环县甜水堡镇、曲子镇,华池县五蛟镇、南梁镇,合水县板桥镇、太白镇,宁县早胜镇、和盛镇,正宁县榆林子镇、周家镇,庆城县驿马镇、三十里铺镇,镇原县平泉镇、孟坝镇等14个重点乡镇商贸物流集散功能。

  末端通畅:在社区、小区和行政村、自然村布设物流服务网点,形成“市—县(区)—乡(镇)—村(社区)—组(小区)”一体联动、协调发展的综合流通服务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

  围绕能源资源开发和特色优势产业布局,积极推进“1+2+7综合物流园区”和“3+X专业物流园区”建设,完善重点区域物流设施,提高物流设施协作效率。

  整合现有物流服务平台资源,形成跨行业和区域的智能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综合运输信息、物流资源交易、口岸和大宗商品交易等平台建设,促进各类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鼓励龙头物流企业搭建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资源、车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有效降低货车空驶率,以统一物品编码体系为依托,建设衔接企业、消费者与政府部门的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跟踪追溯、智能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信息服务中心。加快推进与国内已有公共信息平台的对接,开展信息共享合作,提升便捷度。

  西峰商贸综合物流园:在西峰区肖金镇布局建设集冷链、农产品、民生商品仓储流通为主的综合物流园区,打造服务当地、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商贸流通集散中心。

  庆阳空港物流园:围绕庆阳机场升级改造和保税区(仓)设立,布局建设航空运输仓储物流设施,提升航空货运中转流通能力。

  庆城县综合物流园:在庆城县庆城镇布局以快递、农产品、民生商品仓储流通为主的综合物流园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环县综合物流园:在环县环城镇布局以快递、农产品、民生商品仓储流通为主的综合物流园区,服务群众生活和肉羊等特色产业发展。

  华池县综合物流园:在华池县柔远镇布局以快递、农产品、民生商品仓储流通为主的综合物流园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合水县综合物流园:在合水县西华池镇布局以快递、农产品、民生商品仓储流通为主的综合物流园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正宁县综合物流园:在正宁县山河镇布局以快递、农产品、民生商品仓储流通为主的综合物流园区,服务群众生活和肉牛等特色产业发展。

  宁县综合物流园:在宁县新宁镇布局以快递、农产品、民生商品仓储流通为主的综合物流园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镇原县综合物流园:在镇原县城关镇布局以快递、农产品、民生商品仓储流通为主的综合物流园区,服务群众生活和肉鸡等特色产业发展。

  西峰危化工物流园:在西峰工业园区(南区)建设以石油化工产品和天然气储备、转运为主的专业物流园区。

  宁县铁路货运中心:在宁县新庄镇米家沟(长庆桥货运站)布局建设以煤炭和煤化工产品储备、转运为主的专业物流园区。

  环县煤炭和煤化工物流园:在环县环城镇布局建设以煤炭和煤化工产品储备、转运为主的专业物流园区。

  和盛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在宁县和盛镇(和盛工业园区)建设以苹果等农产品存储、转运、集散为主的冷链物流园区。

  平泉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在镇原平泉镇建设以苹果等农产品存储、转运、集散为主的冷链物流园区。

  驿马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在庆城县驿马镇(驿马工业园区)建设以肉羊、苹果等农产品存储、转运、集散为主的冷链物流园区。

  围绕庆城县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在庆城县三十里铺镇(西川工业园区)建设天然气储备调峰转运设施;围绕甜水堡矿区建设,依托甜水堡零碳产业园,在环县甜水堡镇建设以煤炭、煤化工产品储备转运为主的流通设施;围绕苹果产业和肉类屠宰加工布局,在宁县早胜镇、宁县瓦斜乡、镇原县孟坝镇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

  推动“商贸+旅游+文化+体育”提档升级,优化“商旅文体”载体空间布局。依托商业中心及旅游产品、体育赛事,打造功能一体化的商业中心,精心培育“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业态,形成知名夜间经济、节日经济、季节经济、体育经济。围绕“商旅文体”,整合区域各类资源,创新融合产业链,设计特色产品,打造产业融合平台等。鼓励商贸企业联合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行业让利促销活动,以大型商超、街区、广场为载体,以新品首发庆典、直播带货、体育赛事等时代风动为契机,推进“商旅文体”新发展模式,促进形成聚集新经济的示范基地和展示窗口。

  发挥陕甘宁三省区交汇的特殊区位优势,引导商业资源合理聚集,创新融合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重点领域的消费结构,以消费新热点、消费新模式为主进行升级,引领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迅速成长,拓展未来发展新空间。形成辐射陕甘宁周边区域特色消费中心。着眼构建区域消费聚集地,依托东方丽晶茂、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围绕提升吃穿用住行消费便利性,优化社区商业载体布局。盘活西峰区中元世贸、民生百货、百盛新天地等商业综合体,加快中意百货大楼、南盘旋西北角、嘉鑫国际建材城二期、万达商业广场、宁县亿联、镇原好又多等商贸城建设,实施西峰秦霸岭市场、西郊菜市场、陇东商场等老城区改造项目;推动陇东风情园、岐黄文化城、环州故城、庆城药王洞养生小镇等项目,打造标志性文旅商圈。增强县城商业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周边的商业中心,推进村级商业规范化建设。支持县乡村供销社站点改造提升、整合资源,打造以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文体娱乐、养老幼教为主的乡镇服务综合体,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有服务中心。围绕消费服务向农村延伸,推动农村发展民宿、养生、研学等“连点成面”的健康型服务业态。围绕农村养老托幼需求,推动陪护、家政、生活品代购等爱心型消费,围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休闲观光等产业开发,推动商业跟进下乡设点的开发型服务形态。

  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重点,强化公益性专业化市场建设。高水平建设西峰南区城市智慧农贸市场、新型轻工批发市场、陇东汽车城、西郊蔬菜瓜果批发市场、陇东风情园民俗文化交易市场、环县乡镇羊畜交易市场、宁县农业产业园等专业市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市场格局。稳步推进陇东建材市场、正宁县金色时代商贸中心、环县洪德镇集贸市场等老旧市场搬迁改造和转型升级,发展钢材市场、木材市场等专业化市场,促进消费品供给门类齐全,销售形式丰富多样。同时促进交通运输市场、物流市场、商贸市场和产业集群有机协同、融合联动发展。鼓励商品市场探索“展示交易+大型市场批发+中小市场就近配送”的发展模式,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面向全国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

  结合庆阳特色商业、旅游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完善购物、餐饮、休闲、文化、体验消费等功能,畅通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加快西峰区东城新街、圣鼎步行街、城南绿地美食街、合水县中街商业街等商业街区发展,打造一批特色夜市街、特色美食街和特色商业街,积极引导商业演出单位、院校文艺团体在街区开展音乐、艺术表演和展示活动,形成夜间经济核心街区。

  鼓励商场超市、农产品市场、外贸等商贸流通企业、电子商务企业以及交通、邮政、供销等行业流通主体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优化整合资源,拓展服务网络。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线上线下、产销结合、供需融合为一体的流通业态,引进国内外一流现代商贸企业、外向型实体企业、平台运营企业,培养中小型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快递、配送、电商、外贸、供销等商贸流通服务企业加快小而专、小而优、小而强、小而精、小而特等特色化发展。提升服务消费管理水平,拓展服务维度,精细服务环节,延伸服务链条,培育形成更多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消费供给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支持本土企业培育发展自主品牌,大力培育“庆阳苹果”“环县羊羔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中盛中有”“子午岭”“陇牛”等企业商标品牌,推进香包、刺绣等民俗文化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完善产业生态体系。支持培育推广本土企业商标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推动地方特色优质农产品进机场、高铁、油气服务区,培育5家以上本土品牌开展连锁经营,结合特色品牌设计、推广相关文创产品,支持互联网平台电商赋能消费,拓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应用面,持续扩大本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实施“引客入庆”工程,推动旅游服务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形成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运动、体验的旅游模式。办好庆阳农耕文化节、香包节等品牌节会赛事,积极培育南梁红色旅游文化节、中国环县皮影艺术节等特色品牌。以南梁红色旅游景区、环县山城堡战役纪念园、正宁黄帝文化博览园、镇原北石窟驿、黑老锅冰窟等景区为主体,大力发展红色、乡村、体育、冰雪等旅游新业态,增加旅游产品供给,文化旅游体育医养融合发展。加大旅游景区建设力度,建成南梁大景区等3个以上国家5A级旅游区及10个以上4A级景区。利用“岐黄故里、中医祖庭、农耕之源、周祖圣地”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民俗文化体验区、黄土高原避暑康养度假区、红色旅游示范区等旅游品牌形象,形成红色胜地研学游、陇东历史文化游、黄土民俗风情游、子午岭生态康养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度假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体育运动、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调令关、连家砭、东华池等四大片区开发,整合沿线黄帝文化、秦直道等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成黄土高原上避暑凉都、西北森林生态避暑度假目的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畅通旅游线路,建成华池通用机场,增开旅游商务航线,完善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客运服务系统。

  持续挖掘环县道情皮影戏、庆阳香包绣制、唢呐艺术、庆阳剪纸、窑洞营造技艺等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业价值;加快南佐遗址、遇村及石家遗址、北石窟寺等重要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和遗址公园建设,提高文化遗址的活化利用水平;大力挖掘文化服务内涵和精神价值,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组织知名作家编剧、书画家来庆采风,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影视剧本和书画作品,创造兼具思想艺术性观赏性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支持组建景区演艺运营团队、民间演出团体,鼓励创作陇剧、皮影道情、南梁说唱、红色演艺、民间剪纸等本土原创演艺精品,讲好庆阳故事,传播庆阳声音。推动景区文化展演常态化、主题化、互动化,以特色演艺留住游客,激活夜间经济,提升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力。

  鼓励发展绿色饭店、主题饭店、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有机餐饮、快餐团餐、特色餐饮、农家乐等满足消费需求的细分业态。推出以养生药膳、康养食疗、生态食材等为特色的“岐黄养生宴”,支持特色美食文化,参加敦煌美食节、兰洽会美食博览会等节会活动,提升荞麦饸饹面、臊子面、清汤羊肉、环县荞剁面、土暖锅、凉粉鱼、十三花老席等庆阳特色美食知名度,大力推进住餐业连锁化、品牌化、特色化、个性化发展,开展品牌餐饮评选,推出一批名宿、名吃、名店、名厨。鼓励支持品牌餐饮企业延长营业时间,推广“数字+生活服务”流通模式,鼓励餐饮企业开办“网上餐厅”,支持发展预订平台、餐饮配送、中央厨房、食品安全和服务设施,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壮大食宿市场消费规模。

  以提升生活性服务质量为核心,发展形势多样的教育培训服务,重点支持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市公共实训基地等重点机构提升职教质量,提供人文艺术、科学技术、幼儿教育、养老保健、生活休闲、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服务,吸引更多域外学子来庆就学从业、研学交流,培育教育消费增长点。以海绵运动公园、子午岭等场所作为重点,积极引进马拉松、球类分站赛、山地车、滑雪等国际国内固定赛事品牌,争取承办各类省级赛事,举办蒲河川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秦直道乡村马拉松等各类本土赛事。培育一批符合市场规律、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基地。以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类运动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积极参与的大型运动项目。进一步拉动文体赛事旅游及消费升级。

  以养老服务基地、健康体验中心、风景名胜为依托,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文化、健康旅游、健康养老的多样化、多元化的健康消费服务,支持养老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推动基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务、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领域养老服务发展。

  实施“南联、北拓、东进、西出”开放发展战略,畅通对外开放大通道,全面开拓东盟国家水果、中药材,欧洲瓜子仁、苹果、羊肉等优质农特产品出口市场,扩大日韩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重点面向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并缔结3—5个“一带一路”沿线友好城市,围绕商贸物流、能源资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及中医药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重要投资贸易展会,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活动,扩大技术装备、矿产资源和优质消费品进口和电子元件、新材料、特色农产品等出口。深度融入兰州、天水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庆阳跨境电商专区启动,拓展出口转内销渠道,鼓励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同步展示展销优质外贸产品。加强与咸阳、宝鸡、平凉、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合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开拓消费市场。

  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以西安、银川、兰州等周边城市为“桥头堡”和“加油站”,主动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以产业发展吸引外来消费,留住并扩大本地消费。坚持引资引才引智相结合,聚焦园区产业发展,积极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招引油气深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大型工业企业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行业领域大中型企业在庆落户,建设生活基地,配套建设“智谷”产业科创中心、“智联”技能培训中心和卓越专家公寓,吸引区外高端人才来我市投资兴业,带动新增从业人员3万人以上,以常驻人口和收入增加带动区域消费增长。

  优化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结构。以链长制为抓手,培育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追溯、周转、售后为一体的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推行产品众筹预售、网络众包等供应新模式,设立品牌店、专柜专馆专区、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内托外联”的销售方式,引导百佳超市、蔬菜批发市场加大本地农产品采购量,引导企业开展农产品订单生产,确保产品托底销售;借助“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中国农民丰收节”和产业大会等重大活动开展产销对接、宣传推广,积极拓展国内外销售市场;依托本地企业在天津等地设立的33个销售窗口、档口积极开展产销对接;争取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或消费繁荣度较高的其他城市建设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积极组织中贸、居立、西峰制药厂等企业参加兰洽会、进博会、消博会等国内外重大节会,拓宽工业品、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消费市场延伸。

  全面落实国家、省新能源购车政策,探索制定区内购车地方性补贴政策、车辆保险优惠政策,制定出台外地户籍人员购车快捷挂牌政策,引导异地购车消费向本地转移。加快推进陇东汽车城(二期)项目建设,新建综合性汽车超市,积极招引不同层次品牌4S店、汽车配饰、维修保养企业入驻,为市民提供“一条龙”汽车消费服务。加大充电桩、加油加气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各类车展、下乡巡展等让利促销活动,进一步激活汽车消费潜力。

  支持购物中心、商场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优化消费场景。加强产业联动、线上线下互动、内外贸易融合,发展智慧零售、无人零售、智能包裹柜(箱),积极打造绿色商场。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深入推进循环消费。鼓励企业采取小程序、直播、微信、短视频等社交平台,提供在线“逛街”体验式服务场景。支持零售企业采用移动支付技术,使用自动终端等智能设备,推广“无接触”配送模式。

  依托西峰老城区成片改造、商住小区开发项目,建设“互联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新建和改建一批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引进智能化、品牌化便利店,探索发展移动便利店、厢式智能便利店等非固定便民商业设施,鼓励“零售+餐饮”“零售+社交”“无人店”和社群零售等新模式,重点扶持“百佳鲜”“好又多”“人人乐”等本地便利店发展,提升便利消费服务水平。整合便利店、菜市场、早餐店、家政等服务功能,改建社区服务中心,打造“一刻钟”社区便民消费圈。

  引导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商业店铺及各类零售业态加快改造节能流通设施,建立绿色管理制度。推广使用布袋、纸袋、可降解塑料袋等环保替代产品,逐步禁止和限制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营造生态化、绿色化的消费环境。推动电商平台和商场、超市等流通企业设立绿色低碳产品销售专区,积极推广绿色低碳产品。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质升级。

  加大对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打通“断头路”“卡脖路”,提质改造“巷道路”,不断提高市政道路通达性、循环性。梳理整合城区闲置土地,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建设立体式、生态式停车场,有序规划建设人行天桥等空间交通设施,构建人车分流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积极实施供电供气、供水、排水、供热等老旧管线更新改造,保障城市水、电、暖、气安全运行。推进5G信息消费场所光纤宽带、无线网络全覆盖。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新改建一批健身步道、骑行车道和户外运动基地,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逐步实现节假日机关单位、学校体育场所开放。

  推进庆阳至平凉、庆阳至延安等铁路建设,畅通庆阳东西向铁路通道。积极推进西峰至镇原至平凉高等级公路建设,加强与兰州中心城市的联系,建成G244打庆公路,强化西峰枢纽对华池的辐射带动作用。对庆阳机场实施改扩建,开通加密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地区直达航线。加快推进庆阳市西峰快递电商物流园、陇东(庆阳)国际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庆阳居立苹果冷链物流中心等一批冷链物流项目建设。支持张小春城乡物流公司与其他公司合作,集中布局、优势互补、降本增效。积极推行“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型电商物流发展模式。积极开发庆阳机场货运业务,建立空铁、公铁、公空联运物流通道及快速中转节点,将西峰区建设成为立足当地和甘肃,面向周边省市,集散、辐射、支撑作用较强的区域性商贸物流枢纽。

  构建企业规范、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发挥好信用信息共享交互平台,实施联合奖惩机制,深入开展价格诚信、质量诚信、计量诚信、配送诚信等活动,营造社会齐抓共管共享共赢的消费环境。

  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持外围大生态与城市小生态一体推进,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园林城市、无废城市,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让庆阳天更蓝、水更清、塬更美。实施董志塬固沟保塬、“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和“一村万树”工程,发挥海绵城市“渗蓄滞净用排”功能,畅通雨水循环系统,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坚持适地适树,推行造园增绿、破墙透绿、退界还绿、见缝插绿、拆违植绿、垂直挂绿、屋顶铺绿等模式,扩大老城区点状绿化,加快新城区绿化增量提质。统筹推进水、大气、土壤、声环境综合治理,打造绿色消费环境。

  在西峰区肖金镇布局建设以冷链、农产品、民生商品仓储流通为主的综合商贸物流园区,打造服务当地、辐射周边、面向全国的商贸流通集散地。积极争取设立庆阳综合保税区。在七个县城建设以快递、农产品、民生商品仓储流通为主的综合物流园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围绕庆阳机场升级改造,布局建设航空物流设施,打造庆阳空港物流枢纽。

  充分发挥苹果、瓜菜等特色农产品质量品质优势,加强产地冷链体系建设,建设一批果蔬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综合加工配送中心和产地集配中心。充分发挥镇原禽类养殖产业优势,环县、华池、庆城、镇原四个县的肉羊产业优势,西峰、正宁、宁县的生猪产业优势,依托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发展集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为一体的肉类产品供应链,打造一批畜禽产品冷链物流基地。构建以农批对接为主体、以农超对接为方向、以直供直销为补充、以电子商务为探索的农产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完善线上综合服务功能,探索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和分拨中心,促进国际营销网络体系建设。发展电子服务平台、中心、示范点。借力电子商务发展的强劲势头,积极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进电子商务物流进农村。构建农产品快递网络、服务产地直销、订单生产等农业生产新模式。健康建设代储代配一体化的快件仓储中心,推进快件的一站式规模化、集约化进程。大力推进机关、社区、学校、农村自助快递柜布置。

  依托现有城市物流设施,完善物流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站点。通过推广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先进模式,提高集约化程度和物流设备利用率。鼓励供销系统、邮政系统、商贸零售系统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和拓展既有配送网点和服务网络,发展农村的日用消费品、生产资料、农产品的存储和配送服务。并继续推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促进城乡商品“双向流通”,提升农村物流网点效益。积极支持电商快递企业、邮政企业建立乡村级共同配送末端网点,对提供普遍服务的农村物流服务实行按量计价补贴。

  整合庆阳现有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盘活存量资产,推进现代化、标准化仓储设施建设。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共享,为企业、行业、政府提供一体化的信息服务。依托铁路、公路货站、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谋划建设一批大型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站,推进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连接。

  推动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支持建设与制造业企业紧密配套、有效衔接的仓储配送设施,发展高品质、专业化定制物流,引导物流、快递企业为制造企业量身定做提供供应链计划、采购物流、入厂物流、交付物流、回收物流及信息追溯等集成服务。

  打造专业供应链管理平台。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服务,建设第三方供应链管理平台,整合铁路、公路、民航、邮政、海关、检验检疫等信息资源,加强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形成大平台、大融合、大物流的发展格局,发挥供应链物流协调运作生产、供应活动、销售活动和互联互通,

  发展物流集约化组织模式。拓展物流信息平台功能,优化车、仓、货等分散物流资源供需对接,提升物流规模化组织水平。提升物流枢纽运营能力,集成储、运、仓、配等物流服务,创新一体化物流组织模式。

  推广物流智能设备的应用。推广智能立体仓库、智能物流机器人、自动化分拣设备、自动化包装设备和无人驾驶车辆等技术装备,加快货物管理、运输服务、场站设施等数字化升级,提高仓储、运输和分拨配送等物流环节的自动化、智慧化水平。

  推进物流企业绿色低碳改造。鼓励企业研发使用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和可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加快推动建立托盘等标准化装载器具循环共用体系,减少企业重复投入,推动绿色化低碳改造,协同推进快递包装绿色供应链管理。

  完善逆向物流服务回收网络。鼓励企业针对废旧物资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逆向物流服务平台和回收网络,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低碳化处理。培育专业化逆向物流服务企业,建成庆阳市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企业体系。

  依托城市配送龙头企业,完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通过搭建城市共同配送信息平台,推进干线甩挂运输与城市共同配送的一体化运作,打通快速配送通道网络,建设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和末端节点的网络体系。按照行政区划和物流流向促进配送服务联动发展,提升城市配送水平,加快城市配送车辆设备的更新改造,大力发展标准化载货汽车,积极推进厢式、冷藏等专用车型及新能源车型的应用,构建现代城市共同配送体系。

  引导运输企业、仓储企业、配送企业等传统物流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依托龙头物流企业,打造有专业生产厂家、专业运输团队、专业市场的现代物流商贸战略联盟。对干线运输企业、城市配送企业等在市内设立分支机构、增设网点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促进企业采取扩大投资、兼并重组、联合经营等模式,实现网络化经营。推动危化品物流企业加强设施设备投入和技术改造,完善物流作业规范,发展罐箱多式联运,提高危化品运输安全水平。

  积极推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BDS)、无线射频识别(RFID)、条形码(BC)、电子数据交换(EDI)等技术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实现业务处理、仓储、运输、货物追踪信息化。支持传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改造,降低能耗和物耗,全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建立统一协调、反应迅速、运行有序、高效可靠的应急物流体系,依托物流枢纽和中心城市,谋划布局应急物资中转站、综合性应急物流、冷链物流仓储设施,完善物流园区应急功能,提高餐饮、医疗、煤炭、油气等应急能力。建立完善应急物流队伍,建立应急物流保障重点企业名单制度。健全应急物流运转保障机制,引导建立应急物流大数据平台,推动与应急管理信息平台数据共享,完善信息采集、动态监测、数据分析、风险预警、信息发布等功能,重点加强对物流大面积中断风险的研究评估,提高应急物流组织能力。

  加快交通物流设施应急功能改造,完善骨干物流通道多向调运功能,提高设施修复和通道抢通、保通、复通能力。以医疗、煤炭和应急保障企业的物流资源为依托,发挥好区域性应急物流的重要载体作用。开拓多元化物流通道,做好应对物流中断的预案,有效防范能源、粮食和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产品断供风险。加强城乡末端通行管理,保障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以及饲料、农资等稳定供应。

  加快完善邮政普遍服务网络布局,推进邮政服务网点建设和改造升级,提高平均服务半径。强化末端投递,构建以“村邮户箱”为重点的邮政普遍服务城乡终端服务体系,加强邮件妥投工作,提高邮件直投到村比例。因地制宜发展农村邮政物流服务,实现让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扎实推进快递包装绿色治理,逐渐普及快递可循环包装应用,增加设置标准包装回收箱的邮政快递网点。依托邮件快件处理场地建设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推广各类物资共同配送,建成普惠城乡、衔接高效的邮政快递系统。

  建设邮政行业安全监控平台,将主要寄递企业分拣操作场地实时监控系统接入“绿盾工程”。推动邮政诚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统一规范的邮政、快递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和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坚持优化营商环境与严格行政执法并行,加强邮政普遍服务监督力度,提高执法装备和监管信息化水平,依法严格实施快递市场准入制度,全面落实现场核查、卫星定位等新要求。加强与快递行业协会合作,推动建立行业自律约束机制。

  以华庆、西峰、合水、镇北、环江5个储量超亿吨的整装油田为重点,支持长庆油田、玉门油田、辽河油田,中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加大勘探力度,到2025年,原油产量力争达到1200万吨,建成年产超过千万吨的石油勘探开发基地;以庆城、宁县、镇原等为重点,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逐步扩大开发区域,统筹推进百亿立方米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建设,到2025年,天然气产量力争达到30亿立方米。推动庆阳石化转型升级改造,积极推进年产200万吨重油催化裂解项目,稳步提高原油就地加工能力,到2025年,原油加工量确保600万吨,力争达到1000万吨。

  围绕平庆铁路、庆长铁路站场布局,依托西峰工业园区石油炼化、天然气加工产业布局,在西峰工业园区(南区)建设以石油化工产品和天然气储备、转运为主的专业物流园区,在庆城县三十里铺镇(西川工业园区)建设天然气储备调峰转运设施,扩大石化产品储备能力,完善危险化学品储存转运设施,集约建设LNG、CNG储配中心,加强储配中心与主要管网联通,建设服务周边区域的天然气调峰中心,打造全省和陕甘宁毗邻地区重要的能源保供储备基地,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以宁正、宁北、宁西、沙井子、甜水堡五大矿区为重点,加快煤炭资源开发,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采用绿色矿山标准,推动智能开采,建设亿吨级原煤生产基地。到2025年,煤炭产量力争达到2000万吨。推进环县沙井子南部、钱阳山井田、宁县和盛荔堡、宁中矿区早胜井田、春荣井田、九龙川井田、正宁罗川井田7个煤炭资源区块的资源开发。

  围绕长庆桥工业园区功能定位,依托宁县、正宁、合水煤炭资源,充分利用庆长、平庆铁路交汇的便利运输条件,在宁县长庆桥镇、新庄镇(长庆桥工业园区)建设以煤炭和煤化工产品储配、转运为主专业物流园区。依托环县至褚家湾铁路、甜永高速等交通骨干网络,在环县环城镇建设以煤炭和煤化工产品储配、转运为主的专业物流园区,围绕甜水堡矿区,依托建设甜水堡零碳产业园,在环县甜水堡镇建设以煤炭、煤化工产品储备转运为主的流通设施,提高沙井子、甜水堡矿区和甜水堡零碳产业园货物流通效率。围绕煤炭、煤化工物流园区和物流设施建设,完善集运、中转联运、储配等基础设施,增强煤炭、煤化工物流和公共服务功能。

  建立煤炭交易大数据平台,采集煤炭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建立煤炭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消费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物联网、数字化煤炭物流供应链体系,推动煤炭智慧物流发展。通过平台实现挂牌交易、煤炭委托代理买卖、供应链金融、联合采购、煤炭行业研究、实时报价、煤炭全产业链企业信息收集等功能,主要提供信息资讯、代理采购服务、库存管理服务、综合物流服务、仓单抵押监管服务、代垫货款服务、结算服务、化验检测服务8类服务项目。

  围绕生猪、肉羊、肉牛、肉鸡、苹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提高仓储流通规模和效率。在宁县和盛镇(和盛工业园区)、宁县早胜镇、宁县瓦斜乡、镇原县平泉镇、镇原县孟坝镇、镇原综合物流园区建设以苹果等农产品存储、转运、集散为主的冷链物流园区;在庆城县驿马镇(驿马工业园区)建设以肉羊、苹果等农产品存储、转运、集散为主的冷链物流园区;依托环县肉羊屠宰加工全产业链,在环县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冷链物流设施。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对接电商平台,开设庆阳特色馆,开展特色食品推介活动和网络促销。推进供销社基层网点、村邮站、乡村农家店等改造为农村电商服务点,加快与快递企业、农村物流网络的共享衔接,打造工业品、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加强农商互联,密切产销衔接,发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的新型流通业态。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原则,建设特色农产品大数据交易平台,打通整合有关渠道,建立“交易平台激活乡村经济,物流信息提升市场效率,政府监管确保服务质量”的运作机制,达到物流商务系统与运政服务系统的有机结合,提升农产品外销能力,提高流通效率,降低营运成本。主要提供信息服务、跟踪监管服务、行业数据服务、应急物流支持服务4类服务项目。

  推进国家高速公路待贯通路段建设和交通繁忙路段、共线路段扩容改造,建成“四纵三横三环+十二出口+两大枢纽”公路运输总体布局和“一纵一横四联”铁路网,着力构建高品质快速交通网,强化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拓展广覆盖的基础服务网,强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陇东地区能源西运通道,促进环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环县通往固原、中卫、白银、兰州等地的复合型廊道,推进庆阳至长庆桥铁路专用线项目。以庆阳临空经济区和庆阳公铁联运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两大枢纽为引领,着力完善枢纽节点功能,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完成庆阳机场改扩建,华池通用机场建成通航,拓展优化航线,发展临空经济。提升庆阳作为甘肃省主要物流节点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融入西安1小时经济圈和兰州4小时经济圈。

  围绕打造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国家战略联动与融合发展的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向陕甘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迈进。积极拓展空中客运服务网络,以庆阳机场为载体,积极参与“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开通加密至京津翼、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区重要城市直达航线,积极拓展至广州、武汉、杭州等城市直达航线,打造与国内中心城市“半日”交通圈。打造客运中转换乘中心,立足交通区位,依托通道和枢纽体系,汇集铁路、公路、民航等多运输方式,构建以庆阳公铁联运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为主,以庆阳机场门户枢纽为辅,以银西铁路庆城综合交通枢纽等7个高铁枢纽为重要核心,各县区公路客运站、旅游集散中心、公交枢纽站、通用机场、乡村服务站为主要支点的综合客运枢纽体系,实现客流在庆阳便捷高效的集散及中转,打造成秦陇门户、丝路重要节点,提供便捷通达全市域、关中平原城市群、周边主要城市群以及全国主要城市群的客运服务。形成便捷直达、舒适高效、能力充分的“123出行圈”(市域各县区主城区1小时通达、平凉市区及周边主要城市2小时到达、国内主要城市群重点城市3小时覆盖),推动庆阳市区与平凉、延安、西安等毗邻区域公交化客运发展,打造“1小时通勤圈”。立足资源富集优势,依托重点产业发展,推动与新旧动能转化运输需求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庆阳汇集,构建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能源运输体系。新增西峰肖金客运站、宁县综合客运服务中心、合水县乡镇综合服务站,支持结合城市配送、农村物流等建设,探索拓展旅游集散、邮政、物流等服务功能,实现传统客运站向集车站、商贸、旅游集散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转型,形成“123物流圈”(市域1日送达、省内2日送达、国内主要城市3日送达)。

  统筹城乡交通网络整体布局和一体建设,为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提供基础支撑。重点补齐县城交通网络短板,强化县域流通承载能力,推进市政道路、农村公路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等衔接联通,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贯通衔接、提质升级,加快构建高效连通城市、广泛覆盖城乡、各等级道路有效衔接的畅达普惠公路网。打造“内通外连”普通省道网,持续推进普通省道体制升级,逐步消除瓶颈路段,推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贯通衔接,加强与陕西、宁夏的省际流通能力。推进S202线线线正宁段等路段升级改造,建设甜水堡至山城公路,积极推进S318线线白马铺至铁李川等路段建设,规划研究S202线屯字至白草坬段。打造“普惠高效”农村公路网。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强与国省干线、城市道路的衔接,促进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改造升级,提高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总体按照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衔接乡镇及主要经济节点。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更多的向进村入户倾斜。加快实施具备条件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道路衔接。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路长制”管理养护体系,加强基层公路管理部门和专业化、群众性养护队伍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实施力度。加快农村公路与国省干线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积极实施城镇过境段升级改造,逐步分离过境交通、出入境交通和城市交通,缓解、消除相互间的干扰影响,提升城市周边路网运行效率。

  依托通道积极推动城市枢纽节点建设,推动枢纽与城市综合一体开发,加快推进公路与铁路、机场、城市公交等的衔接转换信息开放共享,推进多式联运发展。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大型具备多式联运功能以及线上线下结合、干支衔接的综合货运枢纽(物流园区),畅通多式联运枢纽站场与城市主干道的连接,建成“省际畅通、省内高效、城乡配送协同”的三大网络,提高干支衔接能力和转运分拨效率,增强区域性物流枢纽集散能力,推进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大型石油煤炭能源企业铁路专用线、连接线及公铁联运换装设施建设,加强集铁路、公路与区域综合交通网络的衔接。推进庆阳至平凉、庆阳至延安、环县至褚家湾等铁路建设,打造立体互联、便捷高效、零距离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和多式联运物流枢纽,实现铁路和公路与全国主要城市间互联互通。支持企业通过战略联盟、资本合作、资源共享等方式,整合资源,拓展内外网络,提高“一站式”物流服务能力。依托多式联运企业,推动建立全程“一次委托”、运单“一单到底”、结算“一次收取”的多式联运服务方式。

  统筹考虑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布局,依托庆阳临空经济区,构建以市级物流园为核心,市域其他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物流服务点为补充的“一枢纽多中心”货运枢纽体系,推进城市主要站场枢纽之间直接连接。推动铁路运输企业与煤炭等大客户物流园区、大型工矿企业、物流企业等签订运量运能互保协议,开发庆阳机场空运业务,与省内其他机场形成干支结合的航空物流体系。在中心城区外围、高速公路通道接口,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干支衔接、组织共同配送功能的大型公共货运枢纽,打造货运枢纽(物流园区)、配送(分拨)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城市配送网络,促进城际干线运输和城市末端配送高效衔接。创新运输服务业态模式,推广货车租赁、挂车共享、定制服务。推进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建设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优选专业化城市配送企业作为主体,与电子商务、交通物流、供销、商超等加强合作,共享配送服务网络。

  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网络强国、大数据等战略,依托华为大数据中心,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发展,加快智能交通基础设施部署,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推进工程建设数字化,促进BIM、GIS地图、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管理中的应用。打造全市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管养数字化水平;打造综合交通咨询服务平台、客运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升客货运输智慧发展水平;打造交通综合运行监测一体化平台、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信息管理平台,推动跨部门综合交通数据信息及资源共享。积极推进车联网、北斗、5G等信息基础设施网、能源网和传统公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协调衔接,打造一批智慧公路、机场、车站、园区、工地。鼓励物流运输、快递企业应用智能路径选取、智能车辆调配、追踪查询、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跟踪查询服务。探索无人仓、无人机(车)城市物流配送、城市地下智慧物流配送等应用。

  加快“5G+车联网”协同发展。深化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等路测智能终端应用。加快城市交通标志标识等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动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视频监控设施、通信设施、车载终端之间的智能互联。强化旅客联程运输发展,积极推行“出行即服务(MaaS)”,为旅客提供客票信息查询、跨方式出行规划、联程客票代购等“一站式”出行服务,鼓励定制公交、共享出行、共享停车、共享单车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推广应用城市智慧停车系统,打造市级一体化智慧停车信息综合管理服务系统。

  鼓励城市配送企业创新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运输组织模式。加快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使用新能源汽车比重。实施绿色出行“续航工程”,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公路客运枢纽、大型公共停车场等交通运输服务场站建设充电桩、充电站、换电站、加氢站,鼓励企业参与居民区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网络化布局。完善交通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监测体系,加强道路工程施工扬尘管控与整治,加强交通噪声污染防治。

  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向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复合型服务区转型,支持邻近旅游景区、产业园区、城镇城区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改造升级为开放式服务区,按照“保基本服务、拓特色经营、建主题项目”的思路,打造主题服务区及旅游目的地服务区,建设集购物、餐饮、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推动“服务区+商业开发+物流+风电能源+同城同价电商销售”等模式发展,加快推进智慧服务区和绿色服务区建设,提升服务区品质品牌,扩大服务区产业影响力。建设具备城乡集配、零担快运集散、中转换装、接驳等功能的功能性驿站型公路港,拓展青兰高速庆阳服务区的面积,满足B类公路港的建设需求,为过境车辆提供装卸、配货服务,满足服务周边集散与分拨功能及信息服务功能。

  结合物流布局,充分利用高速公路路段沿线的闲置土地和房产资源,包括出入口及其毗邻区、匝道圈,服务区和收费站的土地及办公楼等,建设物流基地,搭建通道物流产业平台。引入国内知名快递企业,发展小件快递物流、大件运输、仓储开发等物流产业,把“交通通道”转化为“物流通道”,变“节点枢纽”为“通道经济”。

  大力开展公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挖掘交通沿线与城市、景区交汇线区位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交通产品创新,开辟与延安、中卫、固原等机场串飞的旅游环线,建设延安—庆阳—固原—吴忠—榆林边区红色体验旅游路线,联动红色基因与黄河文化旅游圈,打造 “景道互联”“客源互送”“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在重点景区前端开发对外经营性的停车场、房车露营地以及田园综合体等,发展路域广告及通信管道经济。在符合相关规定且有条件的公路两边种植经济作物,也可在边坡和荒草地上套种经济价值高的中草药材。开发利用闲置土地,建设养殖、种植基地。

  完善物流政策综合协调机制,引导各类要素集聚,实现实体经济、土地指标、科技创新、数据技术、金融资金、劳动资源等要素协同运转和良性互动,将物流园区建设、物流产业纳入市县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统筹规划和建设,涉及新增建设用地的,合理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对于示范物流园区要优先纳入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支持流通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落实铁路、民航、公路、邮政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措施,构建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鼓励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积极参与流通领域市场交易,按市场化原则提供融资、担保、保险等综合服务。规划建设大数据交易平台,建立相关生产要素的紧急调拨、采购等制度,鼓励运用数字技术在应急管理、疫情防控、资源调配、社会管理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

  推进能源、农产品等资源性产品交易平台建设,持续建设市级公共资源交易目录清单,积极参与全国性区域易平台建设和交易。支持培育资源整合能力强、经营网络覆盖广的大型外贸企业,提高进口大宗商品集中采购水平。鼓励、支持有实力的市场主体,提高利用置市场资源的能力,推动优势油气煤炭化工产品、分离外包物流服务,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大交易品种和交易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配置市场资源的能力和水平,助推产业联动发展。

  鼓励、引导、支持市场主体对标国际、国内、省内、业内先进标准。积极参与制修订流通规则和标准,提升流通环节发展水平,推动基础通用和产业共性物流技术标准落地,强化各种运输方式、各物流环节衔接。加大流通领域规则标准推广实施应用力度,发挥中介组织、行业协会作用,支持骨干核心企业示范引领。推动流通领域基础设施、载运工具、集装设备、票证单据、作业规范等标准相互衔接应用,加强与生产领域规则标准对接,营造高水平经贸规则标准应用软环境。

  建立公安、人社、交通运输、工信、商务、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税务、银行等行业常态化数据共享机制,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一件事一次办”“一窗通办”,推动高频事项“跨区通办、市内通办”,积极落实“送照到家”便民服务活动。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涉企经营事项清单管理,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推行网上实名采集、远程实名认证,推广电子证照服务,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畅通市场主体数据存储、传输、归集、交换渠道,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市场主体数据纵向贯通和横向共享,创造更加开放的政务环境,降低行政成本。

  提升支付保障能力。持续完善支付清算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健全流通领域的非现金支付框架,保障资金正常流转,满足支付需求。完善城乡商业设施支付受理环境和服务水平,大力推广移动支付。围绕生产企业产供销和流通企业商品流转,鼓励金融业加大移动支付服务产品供给,推进商业领域移动支付全面覆盖。

  丰富完善流通领域金融服务。建立流通领域融资项目库,梳理龙头流通企业、重点建设项目等金融需求,强化银企对接,加大对龙头物流企业、重点建设项目等的支持力度。支持鼓励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融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在甘肃省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版”挂牌融资,实现多渠道、低成本直接融资。引导银行机构用好“甘肃信易贷”“陇信通”“陇企通”“庆阳市政商服务直通车”,积极满足企业融资需求。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引进、培育、发展各类基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增强企业直接融资能力。

  丰富供应链金融产品。规范发展供应链应收账款、存货、仓单和订单融资,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提高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效率。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标准化票据从债券市场进行融资,鼓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加便利的供应链票据贴现融资。鼓励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动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发展订单、仓单、存货、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

  加快追溯系统建设。支持企业整合产品、冷库、冷藏运输车辆等资源,建设“产品+冷链设施+服务”的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动交通物流信息平台和市场交易平台以及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对接,建设全程智慧化追溯系统。对蔬菜、苹果、白肉等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原辅材料进货把关、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问题产品下架、召回等信息实现数字化监管追溯。开展农产品追溯工作,推广一批追溯企业典型示范,推动跨部门追溯先行先试,农产品批发市场追溯系统与市场监管、农业农村部门追溯系统对接。

  拓展追溯系统应用。鼓励企业通过追溯系统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充分挖掘追溯数据在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塑造中的应用价值。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追溯信息查询服务。加大可追溯产品市场推广力度,调动大型流通企业等主动选用积极性,扩大可追溯产品市场规模。规划建设“庆阳市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开发集中监管仓功能模块,及时准确上传进口冷链食品流转信息,探索重要产品信用赋码。

  推广信用承诺和告知承诺制。重点围绕流通领域行政许可、备案和证明事项等环节,将信用承诺书及履约状况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机制对接实施日常监管,加强对承诺市场主体信用状况的核查。在信用门户网站和部门门户网站开设信用承诺专栏,鼓励市场主体主动向社会作出信用承诺。支持协会商会建立健全行业信用承诺制度,强化行业自律。

  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加强对流通领域信用实行分级分类监管,扎实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对监管对象进行分级分类,根据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建立完善流通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规范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推进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落实信用奖惩机制。依法依规开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建立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对信用良好的行政相对人给予优先办理、容缺受理、简化程序等便利服务措施。加大对诚信市场主体及个人激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