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导航
新闻资讯
分类
物业实CQ9电子训总结范文
发布日期:2023-05-11 19:59:40

  我所实习的**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隶属于**集团。目前,该公司拥有员工近1500人,在深圳、厦门、福州、上海、武汉、鞍山、北京、大连、长沙等大中城市均有物业管理的项目。管理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管理项目类别有大型住宅区、高层商住大厦、商场、公寓、别墅、酒店、高等院校等物业。**花园是其所管辖的物业管理项目之一。**花园由2栋19层高的塔楼组合而成,小区面积约29000平方米,居住270户,居住人口近一千人,管理处员工26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

  回顾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花园管理处的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管理处开展物业管理有关工作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管理处的设施管理、事务管理、保安管理有了初步了解。

  严把员工招聘关。**物业在招聘管理人员须毕业于物业管理专业;招聘维修人员须具备相关技术条件的多面手,并持有《上岗证》;招聘安保人员须属,对其身高、体能、知识、品格、心理素质等都进行严格考核挑选。

  做好员工的入职、在职培训工作。**物业对新招聘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相关培训工作,使员工对小区的基本情况、应开展的工作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知识、技能的不断更新,对在职员工提供各类专业性的培训机会。**物业提倡“工作就是学习,工作就是创新”,每位员工都争做“学习型、创新型”员工,员工中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比帮赶超的竞争氛围。从而,使员工个人素质得以提高,管理处的管理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益得以提高,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从实际出发,管理处严格参照lS09000质量体系运作,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规程、工作标准、考核标准。管理处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责,制定全方位的上级、平级、下级的360度考核办法;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实行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增强了考核的可操作性,减少考核时人为因素的影响;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避免了考核走过场的现象,通过考核机制的建立,增强了员工的危机感、紧迫感,促使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实习中,我看到一套由**集团、**科技、**物业合作自行设计开发的“一站式物业管理资迅系统”物业管理服务软件。该软件包括:“一站式客户服务、一站式资迅管理、一站式数码社区”三大体系,是一个利用网络、电子商务、科技手段来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效地开发、整合、利用客户资源的资迅系统。管理处全面提倡“一站式服务”、“最佳保安”的特色管理服务。从而,实现了高效的管理运作,解决了业主的奔波之苦,创造了一种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提升了服务效率,提高了业主满意度,提升了物业管理服务的水平和服务质量,最终提升了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三、推行“顾客互动年”,促进公司与业主之间的良性互动。

  **物业在与业主关系管理方面,在实习中我了解到,在XX年**重点开展了“顾客互动年”活动。成立了**俱乐部,设立新生活服务中心,开通客户服务热线,及根据小区居住的业主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爱好与兴趣、不同的层次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的社区活动与主题活动。如:三月份,开展了学雷锋义务服务活动;“六一”儿童节,与幼儿园联谊开展游戏活动;十月份,组织小区业主观看露天电影;十二月份,圣诞节由圣诞老人派发圣诞礼物……通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加强了公司与业主、业主与业主之间的沟通交流,创建了互动的顾客关系,营造了浓厚的社区氛围和良好的居住环境。

  对于设备管理,我在实习中看到,管理处着重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对各类设备都建立设备卡片;做好设备的日常检查巡视,定期进行检查、保养、维修、清洁,并认真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对水池、水箱半年清洗消毒一次,进行水质化验,以保证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发电机每月试运行一次;消防泵每月点动一次,以确保发生火灾险情时,消防泵能正常使用。等等。

  管理处的保安管理设大堂岗、巡逻岗、监控岗、指挥岗,岗与岗之间密切联系,对小区实行24小时的安全保卫。建立并完善各项治安管理规章制度;对新招聘的安保员进行上岗前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加大对在职安保员的培训力度,注重岗位形象、礼节礼貌、应急处理能力等培训,从而增强安保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整体素质;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友善与威严共存、服务与警卫并在”的服务职责,安保人员在做好治安管理职能外,还为业主提供各种服务,形成了管理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短暂的实习转眼而过,回顾实习生活,我在实习的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一些遗憾。通过实习,加深了我对物业管理知识的理解,丰富了我的物业管理知识,使我对物业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同时,由于时间短暂,感到有一些遗憾。对物业管理有些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在看人做,听人讲如何做,未能够亲身感受、具体处理一些工作,所以未能领会其精髓。

  通过实习,我发现**物业无论是在管理经验,还是人才储备、基础管理上都已储备了雄厚的资源,是物业管理行业中的一位后起之秀,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在深圳,**物业的品牌不太响亮,若**物业挖掘新闻,借用传播媒体,扩大其知名度。那么,将在物业管理行业新的规范调整期占有更大的市场,让更多的居民享受到其优质满意的服务。

  xx年9月1日,开始了我在**物业公司所属的工业园的管理工作,直到现在.在这段时间内让我对我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积累了一点经验.在实习中,我在管理领导的热心指导下,积极参与物业管理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物业管理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物业管理理论,探求物业管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长期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实习工作,使我对物业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与理性的认识。

  我所在的工业园是**物业第一期工程,位于坦洲镇第三工业区33号,是这里最高的工业建筑,总共六层,面积二万平方米.作为标准的工业用厂房,所有的硬件设施都是最好的,二期三期工程也已经完工,尤其是三期工程,它的设计构造以及外形在这个地区都是独一无二的,后续工程还在构思中.

  整个已建成工业园占地面积二十亩,建筑面积十万平方米,大小公司十余家,总计五六千人.由于以前园区在施工当中,园区的管理不是太完善,业主对园区环境不是很满意,仍有两三家公司不能按时交物业管理费,但大多数业主对园区物业管理还是理解的.现在园区物业管理处的工作主要是帮助业主办理入伙手续,处理开发商遗留的问题,办理房产证和一些简单的维修养护.因为园区入住人数较少,设施也不完善,所以物业管理部门的相应设置也很简单,只有一个工程部,一个管理处,一个保安部.工程部只有三个人员:工程部主管和两个维修人员;管理处有三个人员:管理处主任,会计和一个管理员;这两个部门共用一个临时办公室,办公条件不是太好.而且人员较少,往往是一个人做几样工作:会计要收费催费(物业费);管理处主任在业主装修时要巡视以防业主装修破坏物业承重结构等等.保安部共有十多名名保安,以后视情况还会增加.

  **物业管理公司才刚刚开发的第一个工业园——**工业园,因公司在园区的开发管理上缺少经验,所以在实习工作中我们有幸参与了公司的物业管理早期介入,管理处主任希望我们能利用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公司经验和公司的实际情况,为公司在园区的管理上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案,以便更好的为业主服务.在实践工作中,我们通过我们学过的理论知识和搜集的资料,为公司在停车场的管理,电梯如何收费,何时界定业主的正式入住等方面提供了一些不太成熟的意见.

  通过长期以来的工作实习,我在实践中了解到了我的欠缺,也发现了公司的一些不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时间较短,不能和本地区一些实力较大的物业管理公司相比,而本公司资质较低,发展缓慢,规章制度不完善,所管理的物业各项条件都不是很完善,这对本公司的发展有很大的限制..

  公司在别的方面也有一些问题(1),物业人员的形象不规范.首先,管理人员要着装正式,工程人员要穿工作服,以随时为业主提供服务.保安人员也应有些军人作风,让业主有安全之感.(2),规章制度不健全.主要包括对内(员工规范,岗位职责,奖罚机制)和对外(管理制度,业主公约,处理程序等).公司的领导应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起到带头作用,明确公司的职责,创造一个和谐的社区.(3),物业管理工作宣传不到位.比如说维修基金的收取,在没有全部收缴齐之前,应以宣传栏的形式通告业主.(4)物业经营收入单一,不能多种经营,企业要有自己的规划,坚决按计划办事,这样不但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对地产公司的发展也有帮助.

  另外,在工作实习中,通过和其他公司的基层员工的接触,我发现了一个在所有公司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公司的员工很迷茫,尤其是直接在项目从事基层工作的员工,这种迷茫更加突出.每日面对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让人意志消沉,如果不是有坚定的目标和一种自己修炼的信仰,是难以心平气和,脚踏实地地做工作的.现在的从业人员,思维上的活跃和外界形形色惑的矛盾是无法消除的,反映在员工身上,那就是感觉工作枯燥,工资待遇低,没有发展前景,没有学习上进的机会.这些因为职业问题而产生的心理烦躁挥之不去,侵蚀着物业管理人和普通员工的心灵,影响他们所提供的服务质量.

  这些基本的问题已经成为公司发展的制约因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规范公司项目的运作,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通过长时间的工作实习,我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和方法.

  1,建立规范,高效,专业化的队伍,作好基础管理是关键.优秀的基础管理是作好物业以及公司工作的基点而员工素质则是优质服务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一个物业企业能否持续发展的壮大的关键.(1),规范服务人员形象,加大企业宣传力度.规范形象包括仪表,语言,行为三个方面,仪表规范要求我们的服务人员要持证上岗,统一着装,佩带明显的标志,所使用的工具要印有企业的标识.(2),健全与物业.企业有关的规范规章及各种档案保持制度.完善的规范规章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有利于整个服务流程的再造,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外部形象,这更是以后创优,9000认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3),充分重视物业管理者在各公司企业之间的协调作用,使之成为物业与业主沟通的桥梁.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

  2,服务管理要以专业化为方向,寓法制化于其中,走程序化的道路.(1),以专业化为方向,首先要打好它的专业基础,即让大多数的员工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鼓励员工提出改革技能的办法,参加国家的技能考试,对取得一定成绩的员工要给予奖赏,由此形成一个“学以为用,从用中学”的良性循环.(2),寓法制化于其中,就是要求公司的每一个行为都要与法律政策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始终都能占据主动地位的关键.物业企业每时每刻要有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即在每一个潜在的法律纠纷中我们要有作为.

  4,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让员工有宣泄情感的地方.物业管理公司应该给予员工正确的指导和教育,引导和疏解员工的迷茫情绪,使员工的积怨得到适当的宣泄.在员工教育方面,管理者和员工一起探讨物业管理的行业特点,工作难点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技巧,告诉员工为什么在“是非明了”的却不能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要让员工知道在处理业主发火和投诉的过程中,需要用“苦肉计”,那是基于业主心态的分析,通过公司各个层次的,与员工不间断的沟通,让员工觉得,物业管理是一个锻炼人的行业,我们是一家人,需要勇敢的一起面对困难.

  物业管理是一个服务行业,它的完成需要一个团队的紧密合作才能实现,任何一点,何一个人的失误都可能会纠纷的发生.在这样一个团队中,管理者或说是领导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如果上级每天都是对任何事情心怀不满,牢骚满腹或是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在工作中有意无意的表现出来,那对他属下员工的影响将是十分恶劣的.中国有句谚语“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在任何一个正规的组织中都是适用的.首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有自信心,有广阔胸怀和有魄力的领导.其次,随着物业管理这一新兴行业的蓬勃发展和中益成熟,对各方面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任人唯贤成为当务之急,而任人唯亲则保证不了人才的质量,物业管理这个行业,其涉及面相当广泛,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琐屑杂事,相当繁杂,只有信赖下属,实行层层管理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下放权力,才能达到“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达目标,完成目标”的一种艺术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工作当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最后,企业要做到奖惩分明,成果共享.一般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都能为员工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及福利.但现在很多企业都未能认识到这一点,就算是机器也的保养维修保养,以最佳的状态实行生产,而人又何如机械呢?这是相当短视的做法,在当今中国已步入市场经济人才自由流动的背景下,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人才流失,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

  模拟物业服务中心自运作以来,在物业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批分组加入到校园模拟物业管理的实训活动中来。实训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清洁卫生检查、楼宇建筑巡查、设备设施巡查、一般设备维修和清洁卫生实操等方面。以其中一个阶段的工作情况为例,主要进行的实训活动如下:(1)清洁卫生检查:进行23天次卫生巡检,共记录地面有污渍、积水、垃圾等问题940个。(2)楼宇建筑巡查:发现地面开裂,墙面抹灰层、部分天花板受潮脱落等问题若干。(3)设备设施巡查:有专项检查记录11张,发现问题约101个,如走廊灯具开关异常和消防栓有破损等。(4)一般设备维修:参与检查教学楼A、B、C、D楼洗手间的洗手液盒及部分门开关、挂钩的维修工作3次,参与学生54人次。(5)清洁卫生实操:结合专业课程,组织学生操作清洁器械,进行学校公共区域的清洁实操活动。如“摘星之手”雕塑广场东侧的清洁工作,面积约为400平方米,学生20人工作约2小时;学校游泳池边清洁,面积约为150平方米,学生18人工作约2小时;办公楼前地面清洗,面积约为10平方米,学生3人工作20分钟。(6)举行工作例会,开展知识分享、经验交流、工作评估与总结。

  模拟物业服务中心的实训活动取得良好成效,直接验证和支持项目课程改革成果。第二,在专业教学方式上的成效。模拟物业管理实训活动是专业课教学的延伸。传统的专业教学活动,大部分局限在教室进行,教师讲、学生学,存在理论与实操的脱节,甚至是纸上谈兵。而借助模拟办公室,学习方式可灵活选择。如在项目课程物业助理服务、物业设备维修与管理等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校园模拟物业管理实训实践活动,实训工作的内容,就是专业课学习的内容,课堂上的教学项目,可以在模拟活动中通过任务引领、小组协作、成果检验等环节,在实际工作中一一完成。第三,在课型创新上的实践。课型,泛指课的类型(或“模型”),是课堂教学最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中国大百科全书对课型的的定义是: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或者按一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等来划分的课的类别。课型是一种结构,即一种以教材为文本,在某一课时内,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选择合适的教法,按程序规律编排起来,具有操作性的课堂教学结构。传统上经典的课型有“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在实践中,传统课型现已不适应中职教学的实际需要。现时的职教课型大致有:理实一体化、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课型。这些新的职教课型,可以借助模拟服务中心这一实训场地,开展实践,尝试创新,在新一轮的研究中发挥积极作用。2.学生实训的成效学生通过参加实训活动,在每一次的模拟工作活动中,将整个校园变成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学校就是学生实训工作的基地。这有利于学生应用课堂上所学专业知识获得技能,在工作态度、职业素养以及协助配合等方面也得以提升。在仿真的工作情景中,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经验的积累,以及达成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的目标。3.对校园后勤管理的帮助与提升模拟物业服务中心的工作是对学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的有力支持,学生的人数优势、参与工作的频率,在各个方面都大大节省了学校总务的人力,提升了工作效率,推动学校总务管理的水平的提高。

  校园模拟物业管理活动开展以来,虽已取得很多的成果,但由于学校环境的特点和条件所限,在实训中必然也存在一些局限。今后仍需在以下各方面加以探讨:(1)专业课的教学与校园模拟实训活动可更紧密地结合,让学生能真正地在“做中学”、“学中做”,发挥实训场地与实训活动的最大价值与效益。(2)加强项目课程与课型研究等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挖掘实训活动更丰富的内涵,提高学生实训的效果。(3)在实践中不断检验,适时修改模拟活动的模式。如可随时调整工作的内容与方式,提高工作的实效性。(4)在学生培养方面,重视岗前培训环节,特别要注意抓好骨干学生的培养。如“服务中心主任”(学生担任)的选拔与培养;引入激励机制,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奖励表现优秀者等等。(5)建立定期的学生岗位轮换制度,拓展模拟工作的内容,丰富学生参与模拟物业管理实践的内容,增添工作的新鲜性。(6)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实训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平台,同时也是专业教师学习的平台。专业教师也应积极参加培训,有必要时更要走出去学习,以提高指导与管理学生的方法和水平,与企业接轨。在国家日益重视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大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很多,而积极进行教育课程改革,重视培养学生技能就是其中重要的举措。在物业管理专业的项目课程研究实践中,通过在校园建立模拟物业服务中心,创设仿真的工作情景,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模拟的物业服务与管理的实训活动,对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实操能力,提升项目课程下教与学的有效性都有着良好的促进意义。

  我国高职高专评估标准要求:高职高专实训课程的总数不能低于总学时数的50%,因此除了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相关专业课程在专业计划上就没有完成实训环节,但学生真正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很少,从校内实训条件来说,很多开设的物业管理专业的学校并没有专业实训室,而就校外实践基地来说,企业能给学生实训机会就很满足了,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论证分析。学了公共关系与礼仪等课程,却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见到客户连话都讲不明白;学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到了实习单位,却连办公常用的EXCEL和Word都不能熟悉操作;学了物业管理实务,进入一个新楼盘,却不知道如何给业主办理入住手续;学了房屋维修技术与预算,却无法替工程部作出简单的屋面维修费用预算;学了房地产价格评估,却从来没有系统的完成一个房地产价格评估业务~~~~~~这些问题究竟其原因,都与物业管理实训环节的缺失有关。

  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但是,由于物业管理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目前还没有这方面高层次的学术人才,因此,现在高校物业管理专业的老师大多数是由别的专业,如土木工程专业、机械工程专业、管理学专业、法学专业等转来的。很多老师以前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物业管理的相关知识,即便现在教授物业管理专业的相关课程,也仅仅是从自己当初所学的专业入手,而且,自己并没有物业管理的实践经验,也没有到物业管理公司进行过挂职锻炼或深入调研,没有深入分析物业管理实战领域对课程侧重点的要求,只能照本宣科,但是,教材的编写往往滞后于行业发展和现行的法律法规,这就难免出现问题。试问,如果任课老师都不注意学习最新的行业知识,不关注行业的发展以及自身行业知识的积累,这样能够培养出敬业爱岗,有自主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强的高素质大学生吗?怎样弥补这些缺失呢?

  首先,高职院校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就要从社会需要的人才素质出发,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首先应考虑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在设置之前充分调研了解物业管理行业最新的具体情况,然后按照就业岗位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

  其次,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教学上,对于物业管理一些实际问题体会不如直接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探讨,因此邀请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专家和校内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研究决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取舍,有利于课程的科学优化设置;

  再次,由于物业管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相应的课程设置也要根据社会和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变化及时动态地进行调整,保证课程的实用性和生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学生适应不同岗位的自我发展能力。例如,针对目前高端物业不断增加,高级物业管理人员需求旺盛,可以相应的开设针对别墅、高档公寓等物业的课程。又如随着社会的发展,物业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保洁、绿化等基础服务,而是更强调物业的经营与增值,可适当增加开设物业的综合经营与管理的相关课程。再如,物业管理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设置课程时,要及时引进最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行业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最后,在设置专业课程时,注意与相关的行业和职业资格证书结合在一起,例如国家将物业管理人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物业管理员和物业管理师四级,在课程设置时,可以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层次和目标将中高级物业管理员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纳入课程,这样学生在学习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又较容易取得相关的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以后的职业发展。

  课堂教学主要侧重理论知识,高职院校要培养高技能人才更强调学以致用,实训与实习是课堂教学之外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由于专业建设时间短、专业认识模糊,以及资金不足、实验室建设定位不准确等原因导致许多高职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设施缺乏,校内实训场所不足,难以满足技能教学的需要。要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化校内实训,强化校企合作。

  校内实训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物业管理专业实验室,引进先进的设备,改善实训条件里加强,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例如,、基建工程、学生宿舍、教师公寓以及各种水电气设施设备等都可以成为其实践教学的场所或器材。还可以在校内建立起模拟物业服务公司,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开展物业管理,并参与学校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等工作,此外,各高校物业大多由专门的物业服务公司进行管理,校内实训也可以携手学校的物业服务公司,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安排学生适当参与前台客服、会计、房屋建筑维修、水电设备维修等项目,在真实的物业管理环境中进行实训,这样实训效果更好。

  企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具有独特的、高职院校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还停留在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参与实习指导这一层面,而且这种合作更多的是学校单方面的向企业寻求合作,企业较少参与甚至不参与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就必须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校企的双向交流。一方面,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员工培训、项目开发等方面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应在与物业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让企业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例如聘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等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负责实践教学的指导,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知名专家来校为学生做讲座传授经验知识,还可以与物业服务企业一起举办各种物业管理技能大赛,邀请物业服务企业的经理担任评委,鼓励企业参与物业管理的教学活动,深化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大多数高职院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都只有几年时间,而且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层次大多是专科,少数是本科,研究生阶段目前还没有物业管理专业。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缺乏物业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现任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从建筑工程、管理学、法律等其他专业换行而来,对物业管理认识不够,也缺乏相关的物业管理实践经验和能力。而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制约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物业管理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内容。提升教师素质首先应对现有教师进行有计划的进行培训和开发,例如分批选派相关教师到物业服务公司挂职、兼职,以提高教师的物业管理实践经验。其次可以聘请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所学专业与物业管理专业相关的青年教师,或副高以上职称,有从事物业管理实践经验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提升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再次可加强本专业教师之间以及不同院校之间教师的沟通与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实现优势互补。

  除了获得毕业证书之外,鼓励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素质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也有利于促进专业知识的技术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业管理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调整,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要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基本完成了职业资格考试的准备工作。

  物业管理教学改革还需要突破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例如讲授物业管理法规时,可以结合典型案例讲解,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讲解物业管理概论、房屋维修与预算、物业设备智能化等课程时可怀疑组织学生到现场观看操作流程或考察处理情况,让学生全面了解基本操作程序。观摩结束后,要求学生讨论观感机会,并进行总结点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物业管理单项实训课程上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设计项目现场模拟物业服务公司的工作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改变传统单一的答卷考试,根据课程性质和要求采用现场操作、模拟实习、校外岗位实习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基础课程,侧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对于实践性较强专业课程则侧重考核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1.1模拟企业教学模式学生完成基础课程后可以通过模拟物业管理企业形式开展教学实践,教师负责模拟组建物业管理企业,设置企业服务原则、人员岗位技能和素质要求。编制公司服务计划并组织学生实施。学生在模拟企业实践中锻炼组织、协调、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将学习的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内容,以物业项目为基础,模拟整个的物业管理全过程,学生熟悉物业管理企业主要工作及注意事项、考察学生对物业管理课程及专业知识的综合熟悉程度。模拟企业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学生可以交流企业实践信息,分享不同的工作经验和认识。模拟企业教学期间完成各个阶段实践总结,学生通过企业模拟实践完善专业知识,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主动学习不断完善。1.2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物业管理是新兴行业,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承担物业管理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大部分物业管理专业教师没有没有从事过物业管理工作。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迫切需要理论实务双精通的的师资,在企业挂职锻炼期间了解高端的物业管理业务内容和流程、企业对物理管理人才知识结构、沟通能力、职业能力的需求情况,锻炼完成后编写物业管理实训学术论文和总结报告。教师到到企业实践后找出自身欠缺知识和滞后的环节,发现自己物业管理专业知识中存在不足。教师从物业管理纯学科理论解放出来,依据现代物业管理行业需求优化、整合物业管理教学、实践课程内容,培养更符合物业管理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到高端物业企业挂职锻炼,深化物业管理实践教学改革。1.3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首先将教师职责定位为指导学生更好的实践,明确实践目标,采取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实践的方式,树立学生自主实践辅助教师指导的方式,逐渐培养开放式实践教学的观念模式。加强与高端物业管理企业的实践合作,实践内容和方法开放,以完成企业的用人计划和标准为导向。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分组实施,分小组开展市场调研、团队讨论案例设计、分析方法及路径选择与实施、提交实践结果等工作。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物业管理工作的岗位职责,达到毕业后迅速就业。1.4开放式实践信息共享建立网络论坛发帖互助交流,彻底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性,及时将物业管理知识、观念上传到本学校论坛主题讨论区块,通过网络方式的师生互动与交流,彻底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性,让学生和实践导师互动交流。通过教学实践缩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物业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学生在对专业理论知识加深认识与理解的同时,学习掌握了对物业管理相关场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实践能力上得到培养与提升。引导学生接受新观念和新思潮,采用互联网的思维创新物业管理服务观念。

  构建模块化分层次教学评价体系,包括3个模块、8个层次和3个过程评价:素质能力模块、专项职业能力模块、综合职业能力模块。分层次教学体系包括8个组成部分:公共基础课程、素质能力训练、项目实践课程、校内实训、企业课堂、校内综合实训、企业实践、实践成果。包括3项过程性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学生自评[1]。以物业管理教学评价体系为依托,学生体验真实工作环境,结合物业专业职业特点确立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模拟物业公司,与不同规模、不同体制物业管理企业共同建立实践教学实训及就业基地,确保各种教学所需的现实条件与人才培养环境,满足人才技能培养的客观需要。根据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训目标,不断完善物业管理教训评价体系,丰富更新校内、企业实践内容,优化过程性评价标准,不断提高物业管理实践教学质量。通过加大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力量投入;加强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模拟物业公司的环境进行情景式教学;加大与物业管理企业合作,扩大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模块化分层次教学体系,将物业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在课程实践、专题实践、校内实训及企业实践中完全的消化吸收,学生可以全面综合提升物业管理水平,达到了直接面对企业工作的目标[2]。

  高职院校应长远规划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前景和人才培养目标,为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储备人才。本文通过建立模块化分层次教学评价体系,并在物业管理教学实践过程中采取模拟企业教学实践、开放式实践沟通方式、开放信息共享,有助于提高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学生更好的将学校课堂收获的理论知识在实际职业发展中的具体良好应用。实现高职院校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技能型物业管理人才。

  我校作为本市第一批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职高之一,从设立本专业开始,一直坚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教学。职高物业管理专业课《房屋维修与管理》的教学以专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技能操作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实训动手能力,通过系列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能力。笔者为工民建专业出身,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训经历,结合多年的从教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房屋维修与管理》的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房屋维修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业主和使用人正常生活的重要保障。由于建筑使用过程的损耗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渐渐地发现我们过去对房屋维修管理工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维护不到位,导致建筑普遍存在外观陈旧、内部设施损坏、电器线路老化、使用功能下降、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等问题。现代物业管理专业就是在房屋维修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更加注重为业主和使用人服务,但根本性工作仍然在于房屋的维修和管理上。因此,《房屋维修与管理》是物业管理的核心专业课。

  目前房地产开发过快,物业管理也在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由于物业管理专业列入职高教学的时间较短,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专业教材十分有限,重复内容多、教材年代较远、更新慢。其中绝大部分教材是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计划编写的,因此适合职高学校采用的教材相对较少。同时参考2005年第一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王海娜主编的《房屋修缮与管理》,在教学中作为知识补充。

  《房屋维修与管理》教材中主要突出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维修等工科知识点,专业性过强、理论知识偏重、教学内容不具备职高教学特色,缺乏符合实操的环境。目前《房屋维修与管理》的教材内容面广而内容浅,属于将工民建类高职高专教材进行重难点的删减而来。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房屋维修和装修管理方面,

  其中房屋养护管理和装修管理属于实操技能考试重心,但此部分的知识点过于欠缺,本末倒置。同时,案例教学主要是房屋装修管理方向,而房屋养护的案例分析基本没有,非常局限。由此可见,此教材实操性知识点薄弱,无法针对实训技能进行教学,没有突出职高的教材特色。

  职高的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由于《房屋维修与管理》课程具有偏工科专业的特点,实训场所和实训内容的缺失,决定了在教学中通常只能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观看思考学习为辅的填鸭式教育方式,无法适应职高学生就业的需求。由于缺少专业课教具,笔者只能通过多媒体观看、画图举例等方式来讲授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点。但是职高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动力,生活经验和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较差,加之课时有限、专业性强,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会有枯燥难懂的状况,效果并不理想。

  实训环节是职高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无法提供场地和充足资金建设物业管理专业实训

  室,学生较少地接触到实际应用和操作练习。即使实训室提供了一套完整住宅内部和建筑外观的工法展示和工具材料展示区域,课程实训中也无法做到让学生进行实操建筑维护。另外,根据房屋季节性损坏维修和房屋较长周期性养护的性质和规律,该课程也无法进行完整的现场教学和实训训练。如何突破实训教学的瓶颈,如何进行课程实训设计才能帮助教学将实训效果最大化,又能将实训内容与顶岗实习无缝链接,这是目前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难题。

  突破瓶颈的根本在于因材施教,对教学大纲范围内的教学内容和过程灵活处理。理论部分依照实际操作需求进行铺垫讲解,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房屋维修与管理》课程中,需要对房屋损坏的成因进行分析,着重在于解决房屋损坏后的维修途径和参照标准;在房屋日常管理方面,需要加大知识的广度和宽度,全面掌握和了解房屋日常管理的标准和方法;实训重点内容放在房屋装修管理部分,通过建立实训场景和配备器材,让学生通过分组动手操作掌握专业技能。

  由于我校的不断发展,因此近年来校内一直都有基建施工,如电教馆翻修、建设新教学楼、旧教学楼养护等。同时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为强化学生实训技能的培养,利用角色扮演从模拟现场入手,强调“企业情景式”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能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处理问题,

  ①直观体验法。在课程安排上注意劳逸结合,将部分理论课程实训化,尽量使用实训室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看中学,在分组操作过程中熟练掌握重难点。

  ②情境法。根据课程需要,找出真实故事或设计案例情景,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具等辅助手段,令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转变角色,身临其境地感受业主需求和岗位需要,在笔者的引导下主动探究,通过直观感受和正确的人际交往反应来掌握相关知识点。

  ③任务驱动法。将章节归类划分为模块教学。利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走出教室,在一幢建筑中完成作业,分组讨论,自主探究,提高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的能力。教学任务多样化,场合多变化,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④兴趣法。将新、奇、特等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作为切入点,结合课程相关知识,加以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和正确判断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同时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足够的互动空间,随时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兴趣启发性教学。

  此外,笔者在教学中还灵活运用了案例讨论法、现场示范模仿法、项目训练法、情景录像演示、多媒体课件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很好。

  我校从2007年建立物业管理专业以来,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共建校企合作平台。笔者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程中把专业理论与实训教学结合起来,集中教学和操作训练部分按照岗位见习、专项实训和顶岗实习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培养,以达到更快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校企共建”搭建了有效的物业管理专业职业人培养平台,实现了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在实训中进行,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是学生进行零距离就业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校通过实训培训,考取物业管理员上岗证书后,直接进入各用人企业顶岗实习,全面完成“职业人”身份的转换,也弥补了学校实训条件的不足,并实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创新。

  随着对物业管理行业岗位认知的深入,笔者对照企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从课堂教学环节到教学实训,校企合作不断深入。

  首先,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构建见习教学、专项实训、顶岗实习三个实训教学模块,形成边理论边实训、理论与实训紧密关联的课程教学模式,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全程有效衔接,全面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为保证实训教学设计思想的实现,将三个模块有效配合,理论与实训紧密联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培养得到提高。

  其次,制定完善的实训教学大纲,明确各模块的实训内容和考核标准,以保证实训教学质量。

  再次,坚持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同时,重视校办企业的实习基地建设。

  另外,职高教学对专业课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双师”技能人才,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需要通过自身不断提高最新的专业技能,紧跟社会的需求,来带动学生的不断成长和发展。

  [项目信息]本文为山东省职成教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编号:2011ZCJG044)研究成果之一。

  教育部提出,“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1],为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真正的“融合”应做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的方方面面渗入企业文化,使学生自然地、自觉不自觉地、时时处处地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所以应当深层次、多渠道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便是企业文化向专业建设领域的渗透,这是从源头上保证企业文化进入课堂的先决渠道。本文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对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向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领域的渗透做了初步的探讨。

  在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文件的内容中涵盖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精髓,意味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和考核等方面渗透进了企业文化,创设了渗透企业文化的教学环境,从而保证了物业管理企业文化通过教学直接进入课堂。

  在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物业管理专业技能和健康的身心素质之外,更看重学生是否具备“客户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意识、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以及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等。将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物业管理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渗透到专业建设领域,在培养定位、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实习实训等方面予以体现,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直接的指挥和指导作用,有利于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兼备的物业管理人才。

  教师要使用渗透了物业管理企业文化的教学文件开展教学,其自身必须对本专业行业、企业文化有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激励教师熟悉本专业的工作流程,熟悉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向及职业生涯,经常下企业进行业务学习及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与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关系[2],熟知本专业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人才观念。还可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或开发教材,使学习项目(任务/情境)的创设更加符合实际,并将企业文化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完成学习项目(任务/情境)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企业文化。如此可提高教师自身的工业文化素养,大大提高其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水平,使学生直接受益。

  在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领域渗透物业管理企业文化,意味着在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学习情境、教学方法与手段、学习评价、课程开发、实习实训等方面打上物业管理行业、企业文化的烙印,使得物业管理专业的建设特色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

  1.在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渗透物业管理企业文化。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方面:一是在毕业生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内容中涵盖企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二是在毕业生应当具备的职业能力(尤其是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中涵盖工业文化和行业文化对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要求。

  2.在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标准中渗透物业管理企业文化。提炼出物业管理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后,进一步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时,除了要分析完成该典型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外,还要分析完成该典型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具体到支撑典型工作任务完成所需开设的学习领域课程上,表现为设定课程目标时,在其素质培养目标中体现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进一步具体到各个学习项目(任务/情境)的创设中要确定完成某个学习项目(任务/情境)的学习后,学生应达到的职业素质要求,从而将职业素质培养落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3.在教材开发中注意加入企业文化元素,并可将知名企业刊物作为教学辅助资料。在“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开发中,注意加入企业文化元素。在适宜采用案例教学的项目中,多采用能够体现企业文化理念、管理理念、经营理念等的案例,让学生从经典案例中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同时可将知名物业企业刊物作为教学辅助资料,教师可选取其中典型内容与学生一起探讨分析,或让学生作为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企业一线的工作文化、员工生活、精神面貌等,缓解学生对以后工作的陌生感和神秘感。

  为实现各学习项目(任务/情境)的素质培养目标,须在教学方法中渗透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对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组织形式及工作要求进行总结分析,从而在学习项目(任务/情境)的具体学习组织形式中,注意创设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让学生模拟员工的工作状态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完成学习任务,按照工作标准评价学习过程及成果。学习评价借鉴企业对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行为的考核,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方法、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给予综合评价,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

  (三)保证实训环境与工作环境的统一,在校内实践教学环境中注意企业文化渲染

  认知实习、课程实训、综合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应安排在校企合作企业、实训基地或实训室完成,重视职业训练活动,提升职业氛围[3]。将学生包装成企业员工,统一穿上工作服,带上工作包,凭胸卡或报到卡进入企业或实训场所上岗实训,让学生在企业(或接近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实训,实训指导教师应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理念贯穿在实训指导过程中。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应按照企业标准或模式建立,例如客户接待实训室的建设,桌椅的布置、办公用品的摆设、家具的风格和色调、工作流程图等的张贴等要参照企业客服部的室内布置进行,力求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企业文化理念的熏陶和精神引领。

  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向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领域渗透,能够从源头上保证物业管理企业文化进入物业管理专业学习课堂,对于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兼备的物业管理人才、提高专业教师的工业文化素养、凸显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特色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其渗透形式表现在:向专业教学文件的渗透,向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的渗透,向实践教学环境中的渗透等。实现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向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领域的渗透,高职院校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必须积极引导校企合作企业主动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专业建设以及各类专业活动中,这些将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1]余祖光.把先进工业文化引进职业院校的校园[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0,8(3):1-5

  [2]沈会超.高职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相融合问题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2):85-87

  [3]杨晔雄.如何理解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互融[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4):39-40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在这些辉煌的背后,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有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发展相脱节,毕业生无法胜任工作,不懂得相关的职业标准。

  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相吻合,毕业生能否受到社会欢迎、为社会所接纳,是职业学校办学的生命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毕业生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是评价职业院校办学质量与效益的根本要素。建立基于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可以使学校找到与社会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上的结合点,又可以使人才培养规范化、科学化。

  从行业现状来看,与专业群相关的有《国家职业标准》和《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从科研现状来看,关于基于职业标准培养人才的系统性文章很少。随着近年来教育部和建设部“职业标准培养人才”理论的提出,相关的科研成果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酒店工程专业群包含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专业、酒店工程管理专业、物业管理专业五个专业。酒店工程专业群将各专业所针对的职业标准细化分解为两种职业标准,即近期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远期职业的职业标准。

  近期职业的职业标准,指的是学生一毕业就能从事的职业的职业标准。五个专业近期职业的职业标准较多,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有房地产评估员职业标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有施工员、质量员职业标准,工程造价专业有预算员职业标准,酒店工程管理专业有机电设备维修工、维修电工职业标准,物业管理专业有物业管理员职业标准。其中施工员、质量员、预算员职业标准属于《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其余属于《国家职业标准》。

  远期职业的职业标准,指的是学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后,所能从事工作的职业标准。五个专业远期职业的职业标准分别为注册房产估价师、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酒店工程部经理、注册物业管理师职业标准。

  高职教育是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这就要求校内理论教学要与职业要求吻合,在教学总体计划制定中,要以满足职业标准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程设计中,要按照职业标准使学习任务项目化、学习目标能力化、学习情境真实职场化。

  首先,酒店工程专业群以各专业远期职业的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各专业的教学总体计划。其次,以近期职业的职业标准确定相关专业课课程设计。最后,专业群自主开发了“酒店建设”方向的职业标准,包括将各专业均开设的“房屋建筑学”改为“酒店建筑学”;同时,将诸多酒店建设的标准(如凯悦酒店建设标准)融入到各专业职业标准中,形成了各专业的酒店建设类职业标准。

  要以职业标准为导向进行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酒店工程专业群在校内实训室建设方面,按照房地产评估员职业标准建设了房地产估价、开发报建等实训室,按照施工员、质量员、预算员职业标准建设了图纸会审、建筑实型、项目管理沙盘等实训室,按照机电设备维修工、维修电工职业标准建设了机电设备维修、强弱电工等实训室,按照物业管理员职业标准,建设了物业管理沙盘、房屋建筑与维修等实训室。在校外实训基地方面,酒店工程专业群主要采取订单班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如工程造价专业与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鲁商置业、物业管理专业与均豪物业按照职业标准进行校企合作。

  专业技能扎实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基于职业标准人才培养的前提,要以培养既具有职业资格又能教授职业标准的教师为目的进行教师队伍建设。酒店工程专业群采取挂职锻炼、参与职业标准培训、考察学习、编制校本教材等方式培养教师。要求所有教师每三年必须至少有半年挂职锻炼、对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进行奖励、安排专业骨干教师参与职业能力培训、编制多本以职业标准为特色的校本教材。以上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对职业能力的提升进行总结汇报,并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体现所掌握的职业标准内容。

  制定相应的标准与规章制度,对基于职业标准的教学进行评价和保障。首先,酒店工程专业群制定了《职业标准引入制度》,要求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建设等各环节引入并落实职业标准。其次,根据职业岗位典型任务、职业能力要求,为所有专业课程设立职业标准质量监控点,确保教师按照职业标准授课。最后,建立导师制,对新进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职业标准教学培训,以保障基于职业标准教学的顺利进行。

  基于职业标准进行人才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与职业标准相符的职业技能,也应有相应的职业素养。在职业道德培养方面,要求教师在专业课时必须教授职业标准中的职业道德规范。在校企文化融合方面,邀请优秀企业冠名支持课外活动、开展企业文化和学术交流、按照真实工作环境建设实训室。在就业创业教育方面,大二下学期开设2学分的“就业教育”课程,在其中引入用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职业道德-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强化职业素养。

  本文是我专业群“基于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青岛酒店管理学院酒店工程专业群为例”科研课题的成果之一。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效促进高质量职业人才的培养,有利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并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和其他专业群的建设有着示范引领作用。

  [1]管平,胡家秀.国家职业标准与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福利分房制度逐渐被取消,每一个家庭要通过买房来解决居住问题。房地产开发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物业管理服务业也正逐步走向千家万户。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配套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如《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等,加之人们对物业管理的理解和认识的加深,物业服务企业开始出现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要更加规范化、市场化,要应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必须拥有先进的管理体制和优秀的管理人才。

  第一,人才需求的层次性。从物业管理公司的构架上来看,物业管理公司的用人需求包括两个层次:管理层和操作层。管理层包括管理人才、策划人才;操作层包括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同时,从专业教师培育和学科发展研究角度上看,物业管理人才还需要有学术人才,即理论研究人才和教育人才,这就形成了物业管理的学术层。

  第二,实用型技术人才和复合型通用人才并重。现代物业管理涉及物业的种类繁多,有居住物业、商业物业、工业物业和其他用途的物业。物业管理和服务对象有显著差异,需要一批熟悉各物业特点、掌握常规管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由于每种物业的管理服务工作都会涉及到房屋设备、公共设施的维修养护,公共区域的治安、环卫、交通等综合管理与经营,因此又需要懂得企业管理与经营、经济分析、公共关系学的复合型的通用人才。

  第三,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兼备。物业管理是一个典型的以人力资源及智力输出为特征,附着情感价值,并对管理服务模式、技能与方法持续动态创新的行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行业的发展速度使得工作中不断涌现新的问题,这就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从具体工作岗位来看,较为具体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对动手能力要求颇高的技术工作居多,所以有无实践能力也是物业公司招聘人员的重要考察指标。

  1.专业系统性较差。一个专业设置前就必须考虑好专业系统性,要考虑该专业的特点,未来就业方向,设定好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编排好教学大纲。但由于起步时间短,目前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分离,缺乏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表现为工作中的专业基础理论不扎实和专业技能不强,不能达到物业管理人员“一专多能”的要求。

  2.对教学规律缺乏研究。一个专业办好的前提是必须掌握该专业的教学规律,认真分析受教育者对该专业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总结其规律。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规律中有两点需要认真研究:一是文理交融,深度广度如何把握,太深了枯燥无味,太浅了无法显现科学性;二是理论与实践的把握,物业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生需要哪些实践操作,其实践范围和深度如何体现,确实需要不断总结摸索。

  3.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调。培养的人才既缺乏专业特色,也缺乏学校特色,更缺乏个人能力特色,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不足,与物业管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期望有很大差距。

  1.突出专业教学的特色。目前的物业管理课程是一种学科体系的形式,缺少必要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对一些外界的新的科学知识内容的包容性较差,使学生学到的是一些相对较陈旧的知识。另外,在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也不够,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课程设置过程中,理论教学环节应设立基础课、基本素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模块和选修课模块,实验实训模块应设置实验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模块。在实践教学中,要完善实践教学的模块运行方式,注重学生的能力、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重新设计物业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与专业评估体系,使专业建设体现出物业管理的专业特色,保证教学质量;并通过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教学,注重技能训练,让学生具有更强的专业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对高端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

  2.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实行开放式教学。在教学中,要想法使学生从客体转变为主体,将传统的灌输方式转变为培养创造力的启发方式,人才培养从简单的专业知识型转为综合型、复合型、创造型和开拓型。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适应与应变能力的课程;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现场模拟教学,突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通过在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实习,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3.开展教学和科研改革,加强与高端物业服务企业的校企合作。本着为高端物业服务企业培养物业管理人才的理念,物业管理专业应不断开展教学和科研改革,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实践教学、高端物业服务企业关系管理、教学模式、科研选题、科研投入和科研合作方式上深化改革,以适应高端物业服务市场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要。与高端物业服务企业合作科研、合作培训等。聘请物业行业的职业经理、物业方面法律专家、物业方面维权志士、服务礼仪专家、优秀毕业生等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和座谈,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让学生切身了解高端物业的需求。

  4.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努力调动校外实训基地的积极性。首先,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资源。对物业管理专业来说,学校的、基建工地、水电气设施设备等都可以成为实践教学的场所或器材,然而,很多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忽视了这些校内现有的资源。物业管理专业应充分利用学校这些现有资源,开展实践教学。还可以在校内建立起模拟物业管理公司,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开展物业管理,并参与学校设施设备维修养护等工作。其次,努力调动校外实训基地的积极性。学校要培养合格的技术类人才,必须多方努力,充分调动校外实训基地的积极性,切实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综上所述,物业管理需要大量合格的专业人才,物业管理教育的专业建设是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通过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并重的教学,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从而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1] 谢家谨.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自觉承担行业发展历史使命[J].中国物业管理,2007,(12).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物业管理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实现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

  2015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的《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物业管理面积约为164.5亿平方米,相比2012年的145.3亿平方米增长了约13.5%,在管规模持续扩大;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约10.5万家,较2012年调查的企业数量7.1万家增长了约48%;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约为711.2万人,较2012年的612.3万增长了约16.2%,人员数量增长速度较快。

  物业管理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目前人才储备不足,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远远滞后于行业的发展。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职层次应用型物业管理人员就业容量大,高职院校必须针对行业特点培养物业管理专业人才。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精准的市场调研,将学生的主要目标岗位定位为客服专员、行政人事专员、品质专员、项目经理助理。目标岗位及描述如表1所示。

  科学构建实习模式是有效推进“工学交替”的重要保证。有重点、有步骤、有层次地设计实践性环节,能够有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立足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的目标,将多元化实习环节有机地嵌入其中,形成复合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设计物业管理专业的实习模式时,横向上要考虑每个实践性环节与相关课程的有机衔接;纵向上应考虑各实习环节对职业技能的阶梯式提升、职业素养的持续内化。最终确定的专业实习有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从而构成渐进式、多元化的专业实习模式。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知识结构、能力特点,每个实践性环节应有各自的侧重点、实习内容和关注点。

  认识实习是物业管理专业的第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增加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开阔专业视野,培养专业意识,激发专业兴趣,树立职业理想,明确专业学习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认识实习的两周内,分别安排专业录像、企业家讲座、优秀毕业生分享、参观优秀小区、参观城市综合体等形式多样的实习活动。邀请的行业企业专家可以有多种风格,如创新型企业家、学者型企业家等,让学生们多角度汲取专业营养。

  通过专项实训理解新建物业承接查验、入住、装修管理、接待等具体业务的工作规程,同时锤炼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专项实训的一个月,通常安排在12月份,此时集中交付的住宅小区也较多,企业刚好需要短期人力资源,学生在承接查验、办理入住的关键业务节点得到了锻炼机会,为接下来的跟岗实习做好“热身”。

  第六学期的跟岗实习,学生们在校内学完《物业管理实操》《物业管理法规》《物业服务礼仪》《楼宇设备维护与管理》等课程,安排学生到物业服务企业的客服岗位实习,按规定工作规程参与客户服务、物业管理现场服务,将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内化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素养,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后续提高模块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由于跟岗实习时间为一学期,所以需要提前和物业服务企业多次接洽,确认学生实习物业项目和岗位。因为学生在实习时尚处于三年级,还需寄望于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

  轮岗实习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不同部门轮岗。第期的轮岗实习,学生们已经完成了《物业服务品质》《物业财务处理》《分类物业管理》等提高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客服专员、行政专员、品质专员三个目标岗位中进行轮岗实践,全面拓展专业技能,更加人性化地考查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理性分析。二是不同业态轮岗。随着物业管理的发展,住宅、非住宅等各种业态的物业管理项目也越来越多。例如一些大型城市综合体,其包含了住宅、星级酒店、写字楼、商业等多种业态,各种业态的物业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侧重点,给学生提供不同业态轮岗的机会,锻炼职业迁移能力。学生通过轮岗能够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全面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积累职场经验,为早日成长为部门经理或项目经理提供条件。

  到了第十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已经完全具备物业管理综合职业能力,能全面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学生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员工。也有猎头公司锁定笔者所在学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为学校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建立信息库,视为日后物业管理精英库的猎头人选。

  推行“工学交替”模式,合作企业的选择至关重要,学校教师一定要严加把关。学校可以依托校外实习基地优选规模较大、业务规范的企业共同培养。条件成熟时,可以选择优秀物业服务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订单培养具有以下特征:校企合作的规范性、人才培养的协作性、培养目CQ9电子标的针对性、教学模式的职业性。

  为了严格管理,除了顶岗实习是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其余的专业实习都是由学校统一安排。这要求物业管理教研室主任在行业中有较强的人脉关系和实习资源配置能力,在实习前就进行反复沟通。根据每次实习的内容和目标,学校优选万科、龙湖等知名物业企业和优秀物业项目,精准地落实实习岗位。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好的教师如同一名好的导演,给学生提供绽放能力的舞台,帮助学生成长,做到人尽其才。教师应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等细微差异,对应地匹配实习企业和物业项目。如将英语好的学生安排在涉外的物业小区实习,让其发挥专长等。实习之前进行统筹分组,每个物业项目实习人数通常在3人以上,并任命1名学生为组长。

  学生到岗之前,必须进行认真细致全方位的实习动员,动员时除了需要强调实习纪律、实习成果、四勤(眼勤、嘴勤、手勤、脑勤)、待人接物、自尊自重等事项,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安全教育通常强调实习场所安全、暂住地安全、上下班交通安全、财物安全、心理安全等方面。心理安全教育就是使初涉职场的学生学会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增强耐挫力,减少不良情绪和过激行为的发生。

  走访与巡查。在校外实习期间,要求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教师定期到每个实习地点检查。走访企业指导教师填写检查记录、批改实习周记等,定期汇总学生的情况,及时诊断、沟通和改进。

  指引与鼓励。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和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工作表现及时关注。学生在实习的不同时期会碰到各种状况,教师应该在学生迷茫时给予指引,得意时给予提醒,困难时给予帮助,挫折时给予鼓励,成功时给予欣赏。

  汇报与分享。校外实习学生每月返校进行实结、实习汇报、专题调研、心得分享。通过每个月的实习汇报,学生不仅总结了自己的实习岗位工作,还共享了其他公司的成功经验,知晓不同岗位、不同项目、不同业态的管理模式的差异,丰富职场经历。学生的汇报分享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了团队意识,提高了梳理知识和总结能力。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指导中明显进步。

  实习资料归档。每一个实习环节结束,校企双方结合学生表现,给予学生客观的成绩评价。将实习任务书、指导书、实习日志、实习报告、企业鉴定、实习成绩等资料进行装袋归档。

  及时总结反思。实习结束后,对每一次实习的策划、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和专业研讨,也为后期指导实践性环节积累更多经验。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多元化、渐进式的实习环节,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提升岗位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培养职业气质。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环境有全真的体验,在工作中培育了敬业精神,渗透了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是推进了专业课程改革。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更多的教学方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如翻转课堂、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团队合作等。这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都需要学生的积极互动。有过实习积累的学生,继续学习提高模块的课程时,对理论知识的领悟更快、更透彻,对课程改革内容的响应度明显提高,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是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职业能力的增强带动了学生整体培养规格的提高,最终体现在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上。连续多年招聘会上物业管理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都被知名物业公司抢先录用。学生2016年准就业信息统计显示,60%的学生都进入了万科物业、龙湖物业等公司。

  四是实现了校企共赢。多元化实习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边学习边实践的平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同时,此模式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提升了学校形象,工学交替模式一经推出,数家媒体以整版报道此事。多元化实习同样深受企业的欢迎,企业可以把自己的企业文化提前渗透给学生,有了对学生的跟进和培养,缩短新员工的培训期和考察期;同时可以增加企业的人才储备,减少用人风险,还可以树立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总之,物业管理专业多元化实习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边学习边实践的平台,只有认真策划、系统安排、有序组织、栏窆芾砗妹恳桓鍪导性环节,才能彰显专业特色,深耕学生未来,达到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多方共赢。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教育部高教司[2000]2号.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